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5章 艱難的和平,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爭的形勢更加惡劣起來,因為巴西和阿根廷掌控了巴拉那河以後,截斷了向內陸輸送糧食和武器的渠道。
洛佩斯總統率部退到河畔的烏邁塔要塞,憑藉地勢抵抗聯軍的進攻。
1866年5月,洛佩斯在圖尤蒂地區發起了一連串的反擊,以2.4萬人的巴拉圭部隊,攻擊3.2萬人的三國聯軍。
在巴拉那河畔,雙方的陣亡至少都達到了人以上,也許真實傷亡數字還要翻倍,戰場上屍骸遍地,血流成河宛若地獄一般,這成為南美大陸上有史以來最慘烈的戰鬥。
戰爭雙方在圖尤蒂地區投入大量兵力,捨生忘死的戰鬥,5月24日,盟軍重創巴拉圭軍隊,取得了陸上首場重大戰役的勝利。
圖尤蒂戰役是巴拉圭戰爭的轉折點,然而,由於巴拉圭軍隊不要命的頑強抵抗,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加上來自大唐帝國教官團的及時插手指揮,終於抵擋住了盟軍的潮水般反擊,將戰線穩定在該地區。
此後三個月,直至八月中旬。
戰爭雙方在圖尤蒂地區反覆拉鋸,每天都爆發大大小小的戰鬥,盟軍沒有能夠前進一步。
洛佩斯在遭受連番毒打後成熟起來,為了巴拉圭國家和民族的存續曾向盟軍求和,但遭到斷然拒絕。
巴西皇帝佩德羅二世切齒痛恨道;“英勇的帝國士兵們,去殺光那些巴拉圭狗崽子,一個都不要留。”
十天以後,在巴拉圭河沿岸的庫魯派蒂,主動發起攻擊的盟軍陷入包圍中,遭遇到戰爭中的重大失敗。
庫魯派蒂之戰中
盟軍方面承認的傷亡達9000人,實際上傷亡數倍於此,此次失敗是盟軍遭遇的空前打擊,不得不停下窮追猛打的攻擊勢頭,等待後方增援抵達回一波血。
就在這個時候
大唐帝國照會戰爭雙方四個南美洲國家,計劃於布宜諾斯艾利斯主持召開國際調停會議,為這場影響整個南美洲局勢的戰爭尋找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停戰方案。
會議計劃於11月6日召開,英國聞訊後立刻表示要參與國際調停,並且拉來了法國,荷蘭,和西班牙,大唐帝國也拉來了普魯士,義大利,美利堅合眾國和美利堅聯盟國,共同組成了九國調停團。
這是大唐帝國外交第1次擔綱國際調停召集人的角色,也是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重要影響力的標誌性事件,所以從上到下都極為重視。
外交部大臣羅奉先親自率隊乘火車抵達巴拿馬,然後轉而乘船經過加勒比海順著大西洋海岸線一路南下,於10月底便抵達了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抵達後,便與相關各方密切接觸,聽取各自的訴求和停戰條件,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斡旋工作。
在這一階段
巴西,阿根廷,烏拉圭三國同盟表現的較為合作,雖然內心較為排斥大唐帝國的國際調停,但懾於大唐帝國的霸道和強盛實力,不得不捏著鼻子虛與委蛇。
提出的停戰條件也是獅子大開口,主要有三條;
第1條,要求巴拉圭割讓佔其總面積2\/3領土,北部省份歸屬巴西,東部省份歸屬烏拉圭,南部省份歸屬阿根廷,包括巴拉圭盛產馬黛茶的河谷地區。
第2條,要求鉅額戰爭賠償,總額高達3600萬唐元,這相當於巴拉圭26年的財政收入總和,並且以海關稅收抵押,直至戰爭賠償清空為止。
第3條,要求在巴拉圭駐軍,要求巴拉圭不得保留軍隊,開放國內工業,商業和農業領域,給予戰勝國以超國民待遇等等一大堆條件。
從骨子裡說
三國盟軍就不願意參加什麼勞什子國際調停,但是迫於大唐帝國的淫威,不得不屈從。
要知道在美洲的這一畝三分地上不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