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5章 艱難的和平,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巴拉圭戰爭的形勢很不妙,這場爆發於南美洲的戰爭原本完全可以避免,一切源於巴拉圭總統洛佩斯的不現實的野心和魯莽,率先挑起了戰爭。
俗話說的“人菜癮大”,放在洛佩斯身上再合適不過。
作為一國總統,巴拉圭人民也跟著倒了血黴,身不由己的被捲入了這場空前殘酷的南美戰爭中。
客觀的說
巴拉圭是挑起南美洲戰爭的罪魁禍首,也是率先攻擊巴西和阿根廷的入侵者,1864年12月13日,巴拉圭向巴西宣戰,出兵馬託格羅索地區,從而挑起戰火。
由於阿根廷拒絕巴拉圭軍隊借道,透過阿根廷領土向烏拉圭投放兵力,巴拉圭又在1865年3月18日對阿根廷宣戰,繼而出兵阿根廷的科連特斯省,悍然入侵阿根廷。
覆盤這一過程
就能知道巴拉圭總統洛佩斯當初是何等的猖狂,何等的輕率,又是何等的目空一切?
看看人家普魯士是怎麼做的?
為了避免法國插手普奧戰爭的可能,避免兩線作戰可能,
普魯士在速戰速決擊敗奧地利以後,放棄了進軍維也納的巨大誘惑,放棄了從奧地利帝國割佔更多領土的誘惑,以奧皇約瑟夫-弗朗茨能夠接受的較小代價迅速簽訂戰爭合約,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也許,巴拉圭相比於歐洲老師普魯士王國,缺了一個鐵血宰相俾斯麥,能夠在羅佩斯總統頭腦發熱的時候,勸阻他冷靜些。
閒話少說
1865年5月,洛佩斯親自率部殺入科連特斯,巴拉圭軍隊起初長驅直入,打的當地阿根廷駐軍潰不成軍,一退再退,可謂是出盡了風頭。
另一部軍隊由伊斯提加力比上校率領,沿著烏拉圭河氣勢洶洶的殺入了巴西人的居住區。
洛佩斯樂觀的估計;
上述地區是有爭議的領土,巴拉圭軍隊可以利用當地人的分裂主義情緒,發動民間力量對抗巴西和阿根廷中央政府。
所謂;王師所至,義旗所指,老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這一切都是洛佩斯總統的主觀臆想,有意無意的忽略了自身的入侵者角色。
實質上,當地人對巴拉圭軍隊的反抗此起彼伏,抵抗的十分堅決。阿根廷民兵襲擊運輸隊,打擊小股巡邏士兵,並且焚燒了巴拉圭軍隊的糧草。
面對不斷襲擾,巴拉圭軍隊疲於應付。使得巴拉圭軍隊在6月的一場殘酷大戰中失利,戰敗後,伊斯提加力比上校被迫率殘部投降。
伊斯提加力比上校慘敗後,洛佩斯率領的巴拉圭軍隊獨木難支,1865年10月,巴軍開始從科連特斯撤退。
而這意味著戰爭前期巴拉圭主導攻勢的結束,巴西帝國,阿根廷和烏拉圭由守轉攻,帶著強烈的復仇心理源源不斷的向前線調集大量兵力,開始展現人口大國的戰爭底蘊。
1866年4月,三國同盟的軍隊沿著巴拉那河反攻進入巴拉圭,在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的圖尤蒂紮營,意味著這場南美戰爭進入第二階段。
這一階段
三國同盟以優勢兵力開始圍毆巴拉圭,戰爭進入更加慘烈血腥的階段,而戰場主要位於巴拉圭領土。戰火導致大量村鎮被摧毀,平民百姓深受其害。
為了解除巴拉圭艦隊的威脅,三國同盟動用了16艘最先進的鋼鐵炮艦,加上70多艘木質戰艦對付巴拉圭艦隊。
雙方在巴拉那河和烏拉圭河匯合處的一片湖泊裡激戰,巴拉圭艦隊只有兩艘進口自大唐帝國的1500噸鐵甲護衛艦,面對數倍之敵,激戰二日一夜,這場南美洲最大的海軍會戰,最終以巴拉圭艦隊全軍覆沒告結束。
海軍會戰之後
巴拉圭艦隊全軍覆沒,這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