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9章 火熱的天堂島,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分工。
肉眼可見改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燒荒繼續在進行中,由於充沛的勞動力抵達,燒荒過後的焦黑樹林迅速被伐倒,無數的大樹根被刨出來拖走,然後手扶拖拉機進場清理場地。
按照石灰線修建起灌既水渠,一座座高大的水車沿著河邊建立起來,清澈的溪流順著灌既水渠流淌進田地裡,一望無盡剛剛開墾出來的田地冒出綠芽。
三個多月後
當這些農田收穫第一茬糧食和蔬菜,將意味著東港具備了自我發展的能力,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莊稼一年三熟,壓根不用擔心吃不飽飯。
東港上千平方公里的平緩丘陵地區,一片片樹林被烈火焚燒,然後重複著伐倒大樹,開墾良田的程式,勤勞的華人移民迅速改變著這裡的面貌,令其變成又一個江南水米之鄉。
在東港城鎮建設中
深挖的排水渠用磚石砌成,覆蓋泥土壓實後,用石灰和煤渣反覆碾壓,然後鋪上一層碎石再鋪上一層煤灰,最後鋪砌石板,形成寬敞而整潔的道路。
道路兩邊大量的建築拔地而起,每一天都有數千名工人在修建房屋。
鑑於本地區處於熱帶潮溼地區,面海背山,所以這裡的房屋採用紅磚鋪地,紅磚砌到一尺半高的位置,然後再用木方修築房屋。
這樣建造起來的房屋防潮又堅固,由於天堂島木材儲量幾乎是無窮無盡,所以建造木屋的時候非常捨得用料。
剝去樹皮的原木簡單加工後直接壘砌,真是又堅固又結實,建造起來速度還快。
短短的三個多月後,東港各種具備濃郁華夏特色的房屋已經達數千棟之多,飛簷挑鬥,樓閣重重,初步呈現獨具東方特色和韻味的港口城市風貌。
在城市郊外
上百座橋樑陸續建立起來,第1座橫跨碧水河的大型鋼筋混凝土橋樑展現出雛形,四座高大的橋墩已經建造到10多米高,再有兩個多月的功夫,差不多就能建造到22米高的設計高度。
到時候
從大唐王國萬里迢迢運輸來的大型鋼構件到位,第一座橫跨碧水河的大橋就將展露出雄姿,推進東港的高速發展。
在東港海灣裡
新建成的鋼筋混凝土碼頭和石砌岸坡延伸出4.2公里長,碼頭上用磚石砌成的倉庫群一座接一座,寬闊的碼頭上停著來自大唐王國的蒸汽貨輪和來自華夏的移民船,城鎮裡到處是一片熙熙攘攘的景象。
七月下旬
東港城外麥浪滾滾,最初開闢的十幾萬畝麥田迎來了豐收時刻,這是東港人民最盛大的節日,全城近10萬人全部放下手中的工作,湧入麥田中收割,豐收的喜悅映亮每一個人的面孔。
從7月下旬起,東港將進入連續10多天的搶收季節,從臨近城市的10多萬畝農田豐收開始,一直向內陸延伸。
後續播種的麥田也進入到收割時間,所以在東港通往內陸的大路上,每天清晨四點多鐘,滿載著勞動者的馬車就陸續出城,沿著寬闊平整的大路一直深入,長長的馬車隊看不見首尾。
只要看到麥田,馬車上的勞動者就一躍而下,手持著鐮刀衝進麥田裡開始收割。
收割的糧食由馬車運回去,滿載糧食的馬車隊晝夜不停地往來於城市和鄉間,中午的時候給勞動者帶來午飯,是由大木桶盛著的菜湯和大餅,沿著田頭一路放過去。
疲憊的人們一邊擦拭著額頭上的汗水,一邊大口大口的吃餅喝湯,聚在一起神情興奮的聊天,暢想著未來美好生活。
這種火熱的大生產場景,幾乎發生在東港城的每一處田間地頭。
經過4個多月的大規模建設,東港城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繁榮的城市面貌已經呈現,從東港到內地深處開發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