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2章 德士古石油公司,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煉化裝置的研製,於1851年5月取得重大成功,新裝置順利投產。

作為石油煉化中的重要裝置,從歐洲進口的反應釜設計嚴重不合理,產量小,而且煉化能力差,分離石油產品單一,而且具有一鍋一鍋的特點。

即進入反應釜中的石油原料,在一鍋煉化完之後,必須清除殘存的雜質即瀝青,重油等等,才能進行下一鍋。

新設計的反應釜進行了革命性的改進,不再是圓乎乎像鍋一樣的笨重裝置,而是成為圓形的高塔,利用石油中各成分沸點不同的原理,經過加熱反應制取各種化工產品。

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和重油這些產品的沸點不同,經過高溫加熱後,在高塔形的反應釜中形成了層次分明的石油產品。

達到沸點後煤油最輕在上面,柴油在中間,潤滑油在下面,最下面的是重油,然後透過管道冷凝輸送至油罐中儲藏,分桶運輸。

這樣的石油煉化裝置,已經比當前那種可笑而又笨重的石油煉化裝置先進50年,具備了後世大規模石油液化裝置的雛形。

技術原理上是相通的,只不過石油裂化裝置存在著工藝差距,設計差距和生產能力差距,需要時間慢慢的沉澱打磨。

不用說

這是李察忍不住開了金手指,從系統商店中兌換出美國19世紀末的石油生產裝置圖紙,在深入研究後,親自指導一幫子工程師研發製作出來。

siluke.

這一套領先於當今世界石化科技裝置,雖然做得頗為神似,但相比較原版石油生產裝置,其生產能力降低了6成以上,還有諸多不足之處,有待於今後在實踐中予以改進。

即便如此

德士古石油公司因為新型石油煉化裝置的投入生產,一躍成為當今世界上石油生產能力最強,生產工藝最先進,也是最強大的石油公司。

在1851年6月,新裝置投入生產後的第1個月,製取煤油517噸,超過上一年產量的650%。

7月,製取煤油855噸,產量提升5成以上。

8月,生產煤油1220噸,相比較6月翻了一倍。

9月,生產煤油1466噸,再進一步。

10月,月生產煤油第一次超過2000噸,達到2063噸。

11月,生產煤油2189噸,小幅增長。

12月,生產煤油2371噸,產量持續提高。

在投入試生產後,新型石油煉化裝置經過不斷的摸索,總結,改善生產工藝和方法,生產能力肉眼可見的飛速提高。

產量的巨幅提升,令煤油這種剛需大眾產品具備了出口的能力,迅速銷往美國,歐洲各國,成為大唐王國出口的新支柱產業。

煤油,潤滑油產品的大量出口,迅速帶動大唐王國制桶業的發展,強烈的需求導致全國各地新出現數十上百家制桶廠和制桶工坊,也全面帶動了西雅圖,溫哥華這些森林覆蓋廣,盛產木材的北方地區經濟發展。

一整船一整船的空木桶從北方南下,在加利福利亞煉化廠裝滿了煤油和潤滑油,遠銷美國和歐洲各國,換來大把大把的英鎊、法郎、西班牙金比索、馬克、荷蘭盾和美元。

在上述這些國家

對煤油的強烈需求那是要多少有多少,多多益善。

貴族宮殿得以燈火輝煌的夜夜笙歌,中產階級家庭可以多點幾盞煤油燈,男主人在書房有自己的寧靜時刻,女主人在明亮的客廳裡照看孩子們嬉鬧,少爺則在另一個房間裡與女僕調情。

英倫三島數千家酒吧不用心疼多點幾盞燈,社會底層家庭在夜間也可以點上一盞燈,圍攏著溫暖的燈火吃一頓暖心的晚餐。

而在這之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黑蓮花嬌養守則

十六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