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4章 巴黎合約,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遜色。

1855年12月16日

埃斯特哈茲伯爵帶著奧匈帝國的最後通牒到達聖彼得堡,要求沙俄帝國接受停戰。

否則,奧匈帝國將會加入聯軍陣營,正是對沙俄帝國開戰。

如此一來

世界排行前4的列強國家全部登場,英、法、奧匈三國形成了統一戰線,再加上大唐王國和撒丁王國兩個打下手的小老弟,共同對付被孤立的沙俄帝國。

多年以後

歐洲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促使沙俄帝國決定停戰的關鍵,俄羅斯在悲痛昔日的盟友加兄弟無情背叛的同時,戰場上大勢已去,已經無力拒絕奧匈帝國的最後通牒。

1856年1月,考靈頓爵士接替辛普森爵士成為新的英軍總司令。可惜他的上任時機並不巧,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已經同意和談,繼續擴大戰爭的契機已經不存在了。

1856年1月16日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接受奧匈帝國的最後通牒,同意展開和談。

2月25日,巴黎和會召開。

英、法、唐、奧斯曼、撒丁王國和俄國參加,奧地利因為提出“維也納四點”方案也參加了和會,

沙俄帝國希望普魯士王國出席,以得到它的支援,避免在和談中遭受到群狼圍剿,但英國反對,理由是普魯士王國沒有參戰。

最終還是英國人的意見佔據壓倒性的上風,沙俄談判代表不得不面對一致陣線上各國,彷彿一隻陷入非洲鬣狗撕咬中的母獅,進行著艱難的談判。

事實上

沙俄並不是沒有同情者和支持者,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就並不希望英國過度削弱俄國,這會讓法國承受更大的壓力,獨自面對歐洲亂局。

因此,在巴黎和會上,法國作為東道主很多時候,都給予了俄國有力支援。

大唐王國在這一問題上也態度曖昧,李察同樣不希望英國在歐洲過於強勢,有一個隨時能夠觸動英國敏感神經的沙俄頂在前面,英國老多少能夠消停點,將更多的精力關注在歐洲,而不是北美。

所以,在適當的議題上,大唐王國給法國打了助攻,變相的支援沙俄的合理訴求。

比如克里米亞半島問題上;

英國要求沙俄割讓克里米亞半島,沙俄堅決反對,法、唐兩國默契的支援了俄方代表的立場,這讓強硬的英國談判代表不得不退讓。

發生在巴黎的和談,成為1856年聚焦全世界目光的中心議題,也是大唐王國第1次登上國際舞臺的中心,以勝利者的身份參與國際秩序制定。

這無疑推高了大唐帝國的國際地位,其三流列強地位,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

在巴黎和會上,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各國終於達成了一致。

3月30日,《巴黎和約》簽字,主要條款有以下幾點;

一,列強共同保證奧斯曼帝國的“獨立與完整”。

二,奧斯曼帝國保證不分種族與信仰改善境內人民的狀況。

三,俄羅斯收復克里米亞半島被佔領土,把多瑙河口和比薩拉比亞南部割讓給摩爾達維亞,高加索的卡爾斯歸還給奧斯曼帝國,並放棄對奧斯曼帝國境內的東正教的保護權。

四,塞爾維亞、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的宗主權仍歸奧斯曼帝國,俄國不得干涉,由列強共同保證。

《控衛在此》

五,黑海中立化,禁止各國軍艦透過兩海峽,禁止俄羅斯在黑海沿岸建立或保有兵工廠。

六,多瑙河航行自由。

在《巴黎合約》的各項條款中,俄羅斯被迫接受了苛刻的條件,喪失了近200年來透過俄土戰爭獲得的諸多權益,其聲望和“歐洲憲兵”的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黑蓮花嬌養守則

十六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