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4章 戰略紅線,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874年,東亞局勢出現了微妙的變化,扶桑國入侵朝鮮江華島,日艦摧毀炮臺,登陸屠殺朝鮮軍民,逼迫朝鮮締結了《江華條約》,攫取到一系列侵略權益。
大唐帝國從頭至尾就知道這件事,也默許了扶桑國勢力入侵朝鮮半島舉動,這裡面是有緣由的……
原本在這個歷史階段
扶桑國進入“明治維新”時期,在全面學習西方的同時開始工業化,並積極的對外殖民擴張,於1874年入侵臺島,製造了“牡丹社事件”。
同樣在這一年,扶桑大舉入侵琉球王國,脅迫國王尚泰停止向清庭稱臣納貢,改為向扶桑朝貢,為吞併琉球群島做準備。
現如今歷史改變了
扶桑內戰後,由於武家政權(幕府)退居幕後,與“尊王攘夷”的革新派組成了具有現代意義上的第一屆扶桑內閣政府。扶桑國內形勢有了很大的改善,至今已數年之久。
雖然內部矛盾重重,但扶桑依然開啟了大唐和歐美學習的歷史程序,推進了很多革新舉措,產生了積極的正面意義。
這一方面緩解了扶桑國內矛盾,發展經濟提振工商業者信心,另一方面得到民眾普遍擁護,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
扶桑國很快就發現了發展瓶頸;
發展工業化的三要素是市場,原料和資金,最後一項還可以透過貸款解決,前兩項卻無論如何也迴避不了。
偏偏扶桑是一個資源貴乏的島國,在南部奄美大島,琉球王國皆是大唐帝國藩屬的情況下,大陸和臺島又與宗主國同宗同源,基本上鎖死了向南殖民發展的道路。
環顧左右
也只有朝鮮半島擁有豐富的煤鐵資源,人口數量也不少,適合於當作殖民開拓目標。
若是能夠殖民朝鮮半島,那麼發展工業緊缺的煤鐵資源都可以得到解決,還可以獲得豐富的金、銀、鎢、鉛、鋁等重要礦產供應,解決了工業發展的短板。
礦產資源有了,市場有了,工業化程序必然大大的加快,這是扶桑國利益發展所致的必然結果。
若是強令扶桑不許北上朝鮮半島殖民,其肯定不敢違背,但必然心生怨恨,留下難以彌合的深深隔閡。
大唐帝國皇帝李察思慮再三,最終決定採取默許的態度,不阻撓扶桑國向北殖民發展的戰略方向,符合當前帝國利益。
如今在東亞的北方,沙俄擴張“向東看”的政策已經非常明顯,並且取得了豐厚的回報,這進一步刺激了沙俄殖民擴張野心。
短短20餘年時間,沙俄透過戰爭訛詐和威脅,未費一兵一卒先後從清帝國割佔了高達154萬平方公里土地,真是吃的腦滿腸肥。
在此期間
沙俄先後出兵中亞,覆滅了浩罕汗國、布哈拉汗國和希瓦汗國,一舉獲得近400萬平方公里土地,其中僅哈薩克(浩罕汗國)就有兩百七十多萬平方公里。
再加上沙俄入侵尹犁佔據的近26萬平方公里(新江的一部分)土地,前後總計580萬平方公里,這是何等遼闊的疆域啊?
“向東看”政策連連得手,極大的刺激了沙俄的領土野心,他們雄心勃勃的制定了全面入侵新江,佔領包括東三省在內的滿蒙地區的“黃俄羅斯計劃”,試圖在東亞獲得溫暖的出海口。
目標已經定好了,那就是東方的黃俄羅斯首都“大連”。
面對沙俄東侵的沉重壓力,英國人感受到了,大唐自然也感受到了,雙方不由自主的將遏制沙俄勢力的希望放在扶桑國身上。
不管英國也好,唐國也好,都不願意耗費重兵在東亞和沙俄頂牛,那是極為消耗國力的艱鉅任務。
與沙俄帝國對峙,這可不是一場戰爭或者兩場戰爭,而是長達數十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