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4章 戰略紅線,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百年的戰略對抗,需長期陳兵數十萬人。

縱然以英唐兩國的雄厚實力,也大感吃不消。

在這種戰略需求下,就不能過度削弱扶桑國的實力,甚至要有一些政策扶持,比如金融貸款和工業,貿易等領域。

扶桑國就這麼被架在了火上,必須直面沙俄南下的沉重軍事壓力,難道他們傻嗎?

其實不然

扶桑國與英唐這樣的世界一流列強不同,他們的勢力遍及全世界,殖民東亞並非核心利益,重要程度不高。

實在頂不住了還可以撤退,也可以與沙俄討價還價,各自劃分勢力範圍,選擇多多。

自古華山一條路,扶桑國是無可選擇。

若想國家發展革新,若想擺脫積弱積貧的現狀,率領國人走向富強的工業化道路,就必須殖民朝鮮半島,別無他途。

那為什麼不能立足於自身條件,透過辛勤勞動發展經濟呢?

19世紀後半葉的國際政治現狀就是如此,一點點積累哪有殖民擴張(搶劫掠奪)來得快?

大唐帝國飛速崛起於北美,崛起於世界就是最鮮明的例子,其殖民擴張的歷史就是劫掠的歷史,就是殘酷壓迫的歷史,每一頁都沾滿了被殖民者血淚。

若非大規模殖民北美白人,印第安人,墨西哥人和南美洲印加人以及馬普切印第安人,大肆的掠奪財富和土地,奴役當地土著,佔領資源豐富的礦山和肥美牧場,哪裡來的大唐帝國如今欣欣向榮的輝煌景象?

一步步發展,積累財富那得到猴年馬月?

19世紀的國際局勢,盛行的是赤裸裸的弱肉強食森林法則。掌握世界秩序和話語權的英法唐俄德等一流列強,全都奉行大規模殖民擴張政策,不遺餘力的全面擴張。

大英帝國維多利亞時期的輝煌是怎麼來的?

1837年,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登基時,英帝國的面積是2101.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9600萬。

到1874年鼎盛時期,大英帝國的面積是3122.6萬平方公里(注;未達到3487萬平方公里最大值),轄下人口大約3.3億。

也就是說,在維多利亞女王統治至今的37年裡,大英帝國的領土面積增加了一千萬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了近2.35億,從而成就了“日不落帝國”的偉大奇蹟。

在大唐帝國殖民擴張的同時,世界列強一個都沒閒著,全都在瘋狂的殖民擴張,世界各地到處跑馬圈地。

世界一流列強都這麼幹,那麼扶桑國自然也是有樣學樣啦,這一丁點兒都不奇怪。

扶桑國北上入侵朝鮮半島,必然要與朝鮮的宗主國大清朝廷產生不可彌合的尖銳矛盾,這也是沒奈何的事兒。

如今的滿清朝廷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只剩下那麼一兩個左宗棠這樣的中流砥柱撐著門面,其實內裡早已經糜爛不堪。

歷史早已證明,以清軍孱弱的戰鬥力,根本無法阻擋沙俄大舉南下。

扶桑還是沙俄,兩害相權取其輕。

甭以為扶桑不入侵朝鮮半島,不入侵滿蒙地區,這些地方就能逃過一劫,這完全是幻想。

現如今

沙俄在東三省的白人移民已經有很多,其大舉南下的野心一直沒有磨滅,只不過條件不具備罷了。

西伯利亞大鐵路如今依然在圖紙上,從莫斯科到海參崴上萬公里的漫長冰原荒野,是難以克服的巨大地理障礙。

受困於此,沙俄無法調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入外東北,該地區的發展一直長期滯後,無法支撐起大軍後勤。

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沙俄試圖從新江突破,逐步蠶食西北的大片土地,實現“黃俄羅斯”的最終夢想。

用不了多長時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黑蓮花嬌養守則

十六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