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0章 壞在一張破嘴上,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從登基50週年盛大慶典過後,皇帝李察大幅度的向內閣和議會讓渡權力,減少對帝國政策的干涉,基本處於半隱退狀態。
事實證明,地球離了誰都不影響轉動。
內閣總理大臣潘守國公爵獲得了空前自主的權利,在其主導下,大唐帝國經濟發展平穩而有力,社會繁榮安定,對北美東部片區的控制力進一步加強,民族融合程序持續推進。
這兩年的經歷表明,帝國政府完全有能力獨立自主的引領社會發展。
現如今
其準備在明年初,發動對東印度群島大規模的擴張殖民戰爭,也得到了皇室的默許,正在緊鑼密鼓的戰爭籌備中。
半隱退之後
皇帝李察有了更多的時間,站在歷史的高度去解讀當今世界風雲,對其內在的必然性認識的更加深刻。
當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在於歐洲德奧意三國同盟與法俄軍事同盟兩大集團的對峙,雙方不斷加強軍備,升級軍事對抗,是當今世界風雲的焦點。
英德矛盾的爆發和迅速惡化,成為當今世界的新熱點,吸引了世界範圍的關注目光。
此事源於189-5年詹森遠征之後,德皇威廉二世向德蘭士瓦總統保羅·克留格爾拍發了一封著名的電報,表示熱情祝賀,電報極大惡化了英德關係,促使英國下決心以武力解決與德蘭士瓦的爭端。
在皇帝李察看來;
英德間矛盾的迅速激化,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考量的是雙方統治者的政治智慧。
在這一點上
威廉二世顯得狂妄而愚蠢,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大不列顛帝國的底線,從而促使雙方的矛盾公開化,雙方國民間敵對情緒迅速上升,無論如何都不是明智的選擇。
即使心中高興,又何必手賤的給德蘭士瓦總統保羅·克留格爾拍發這樣一封電報?
這種行為無異於撕下了英國人傲慢的面紗,將其置於歐洲人的眾嘲之中,心高氣傲的英國人如何能夠忍受這等羞辱?
189-5年底,英國殖民地南非礦業公司的高階職員詹森博士,帶領500名南非公司的警察及幾挺機關槍,企圖遠征德蘭士瓦,推翻德蘭士瓦的保羅·克留格爾政權。
189-6年1月2日,詹森武裝在庫格斯多普被南非警察部隊包圍,除134人被擊斃外,其餘的人,包括詹森在內全部被俘虜,身陷令圄,這就是一時間名揚世界的“詹森事件”。
明眼人應該都能看出,在“詹森事件”背後,有英國殖民地部大臣約瑟夫-張伯倫的影子,絕不是一場毫無徵兆的魯莽行動。
詹森博士私下裡是英屬開普殖民地總理塞西爾-羅德斯的好友,透過梳理脈絡發現,此次事件具有半官方性質。
皇帝李察將英德矛盾,置於大國競爭的角度來審視,可以發現其必然性。
無論德皇威廉二世是否開發這樣一份著名電報,英德兩國間的摩擦總會因為這樣和那樣的意外事件,從而滑入全面對抗的危險邊緣。
合理管控分歧,極為考驗統治者的政治智慧。
從歷史上看
1875年,英國生產了世界47%的生鐵,和38%的鋼,英國的生鐵和鋼產量與德國相比,有兩倍左右的優勢。
然而僅僅6年後,1881年,唐國的鋼產量超過了英國。18年後的1893年,德國的鋼產量也超過了英國。
到了去年底,德國鋼產量達到了662萬噸,英國只有498萬噸,雙方的差距越來越大。
歐洲經濟優等生德國的工業化程序,猶如彗星般冉冉升起,正在大步超越動作遲緩英國工業,取得全方位的勝利。
兩國近在遲尺,英國人對當時德國工業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