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0章 壞在一張破嘴上,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的更直觀體驗,來自於大規模替代英國本土和海外產品的德國出口品。
1890年到去年間,英國對德出口翻了一番。
但這隻相當於英國自德進口(在此期間翻了兩番)價值的一半,貿易劣勢明顯,越來越多德國製造的商品潮水般湧入英國市場,而英國工人卻失去了很多就業機會。
仇恨在民間蔓延,1896年的一本暢銷書《德國製造》中寫道;
“一個龐大的商貿國家正在以英國的繁榮為代價迅速崛起,並與英國爭奪世界貿易霸主的地位。”
經濟上優勢的喪失和世界霸權被挑戰的羞辱感,讓仇德情緒在英國迅速蔓延。
今年6月,英國《泰晤士報》公開發表仇德言論:“如果德國明天消失了,世界上所有的英國人都會變得更富有一些。國家之間曾為了一個城市或繼承權而進行幾年的戰爭。它們難道不會為每年數億英鎊的貿易而開戰嗎?德國艦隊的擴充只會使英國對它們的打擊更為沉重,他們的艦隻將很快沉入海底,或者被拖到英國海港。”
英國媒體《星期六評論》宣稱:”如果英國希望保持自己的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優越性,威脅英國的民族需要被消滅掉”“做好與德國開戰的準備,因為德國必須被毀滅。“
在這種互相仇視情緒強烈的情況下,德皇威廉二世這份著名的電報等於火上澆油,瞬間引爆了英國人的敵對情緒。
倫敦政府公開宣稱;“一旦爆發對德國的戰爭,皇家海軍會在對手從報紙上讀到宣戰訊息之前就首先出擊!
這種不加掩飾的敵意,反過來又加劇了英德政府間的不信任,促成了雙方走向全面對立。
在這個世界上
還沒有哪個國家政府敢於把大不列顛帝國的警告當做耳旁風,那無疑是將自身國家安全置於極其危險的境地,誰也無法承受由此帶來的嚴重後果。
對德國人而言;
最危險的就是來自於海上的威脅,英國人有能力摧毀正在高速發展中的德意志帝國海軍。
翻翻歷史就知道,英國人在這方面可謂是劣跡斑斑,不宣而戰是私掠船時代英國海軍的傳統,臭名聲遠揚世界。
例如1807年,英國不宣而戰,用突襲的方式摧毀了中立國丹麥的海軍,並炮轟哥本哈根,在戰爭中殺死超過2000名市民。
英國議員大言不慚的宣稱;
對丹麥的襲擊是正當的,因為英國認為丹麥可能有和英國敵對的想法。
對英國來說,”莫須有“三個字就足以發動一場戰爭。
也就是說
只要讓英國感受到了威脅,英國就有權剷除這些潛在的危險。這是大不列顛帝國統治世界的天賦神聖使命,發動戰爭的藉口合理而正當,不接受任何反駁。
這種強盜邏輯,令德國人始終處於對英國先發制人攻擊的恐懼中,更加堅定了建立一個強大海軍的初衷。
德皇威廉二世表示:
“面對(英國)這樣的利己主義,除了支援自己要求的實力外,什麼都沒有用。“
而這樣的公開表態,除了更加激怒英國人以外,不會產生其他的任何正面作用。
冷眼旁觀世界風雲,皇帝李察發現,很多事情都壞在了德皇威廉二世一張直言無忌的破嘴上面,他完全不懂“韜光養晦”這4個字。
英德關係是如此,俄德關係也是如此,法德關係更是如此,現如今,陷入波折中的唐德關係同樣如此。
英德關係就不用說了,俄德關係由於威廉二世從內心中藐視東斯拉夫人,常常狂言無忌,從而導致了沙俄帝國一怒之下與法國結盟。
想想看
德奧俄三皇同盟條約剛剛到期,沙俄轉頭就與德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