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6章 改革,大唐皇長孫,南山堂,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面是這樣子的,到了長安城,也好不到哪裡去。
六部的級別雖然挺高的,但是每個部的官員數量其實也是一點都不多
當然了,這個年代官員負責的東西也沒有後世那麼多,所以人數少也有人家人數少的理由。
只是李承宗顯然是不習慣這樣子的方式。
在他看來,中央朝廷如果不能把觸手影響到每個縣,每個鎮,那麼這個統治就是不夠穩的。
增加人口流動,雖然會多很多管理問題。
但是對於打壓世家勳貴在地方上的影響力,其實是有好處的。
趁著四個宰相都致仕的機會,李承宗自然也想要做點什麼。
“陛下,我大唐現在都是各地的大行臺在管理者州縣,如果要變更的話,那麼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褚遂良和馬周作為李承宗的親信,這些事情肯定是第一時間就收到了風聲。
雖然還沒有確定要改革,但是事前的討論已經開始了。
越是重大的事情,參會人員的數量就越少。
那種幾百上千人的會議,註定都是走流程的。
大事都是事前就已經定好了。
“現在的管理臺混亂了,朝廷對於各縣的影響力微乎其微。
從今以後,各縣縣令的任命,都需要經過吏部的考核。
各州的刺史,原則上都需要來長安城述職一次。”
改革,首先改的肯定是人。
要不然的話,怎麼改革都是沒有什麼用的。
而要改變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從用人上面著手。
這些官員在官場上,圖的不就是升官發財嘛。
這個時候,誰掌握著升官的權利,誰就掌握著話語權。
之前的時候,大行臺的權利也是五花八門。
縣令的任命基本上都是大行臺在負責,部分州的刺史也都是大行臺直接任命了。
哪怕是給到長安城走流程,那也基本上是真的在走流程。
李承宗對這個情況,顯然是不滿意的。
“這個應該問題不大,只不過這麼一來,就有可能出現一些州的新刺史不在崗位的情況。”
這年頭可沒有飛機和高鐵給你選擇。
距離長安城近一些的州縣還好,十天半月就能趕回去。
像是嶺南這些地方,你一來一去的,大半年的時間就沒有了。
“朕準備把目前大行臺、州、縣的結構,重新梳理一下。
一些很小的縣,該合併的就要合併。
今後朕準備把大唐分為十到十五個道,朝廷六部只要把各道管理好就行。
而各道則是管著下面的各個州,每個到下轄十到二十個州。
每個州下面再管理十個左右的縣。
如此一級一級的管理,讓朝廷的政令能夠順暢的執行下去。”
李承宗登基以來,第一次提出了大改革的觀點。
褚遂良和馬周自然不會立馬站出來反對。
但是這種改革的利弊,他們肯定是要好好的分析分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