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5 章 地府番外二·《安史之亂》電影
顧四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 385 章 地府番外二·《安史之亂》電影,[大唐]武皇第一女官,顧四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也感同身受,開始吸香安神。
姜握清點了下安魂香存貨,還好她有先見之明從孫神醫那裡大量拿貨了。
漁陽顰鼓動地來。
安史之亂到了。
姜握的【電影製作儀】將她看到的《舊唐書》《資治通鑑》等史書中的文字記錄,轉化成了一段段影像——
安祿山步騎精銳,煙塵千里,不過短短一月,就連下河北二十餘郡。
“時海內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識兵革。猝聞范陽兵起,遠近震駭。”[2]
大唐的百姓,已經過了那麼久的盛世,他們不懂朝廷的紛爭,不懂帝王平衡邊將的失敗
,他們只以為和平富足的生活,會永遠持續下去。
於是安祿山一反,天下駭然。
看到百姓毫無防備驚慌失措,流離失所妻離子散,在史書上也以愛哭著稱的二鳳皇帝,再次為此民生苦景落淚。
旁邊長孫皇后遞上兩條手帕。
安祿山的精兵鐵騎踏碎城池,而彼時朝廷的軍隊,卻是望風瓦解,丟盔棄甲。
甚至京畿拱衛都城的十六衛,都已經是‘祿山反,皆不能受甲矣。’這種爛到根的情形。
以至於天寶十四年,十一月起兵的安祿山,不但勢如破竹拿下河北道二十餘郡,更渡黃河,兵逼武牢關下。
這裡,是東都洛陽的屏障。
奉命討叛軍的將領封常清高仙芝,並非無能,相反,他們也是曾征討達奚部叛亂、破小勃律的名將。
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封常清當時所帶領的軍隊,早已不是初唐的精兵,而是……現招募的百姓與市井之徒,史載“常清所募兵皆白徒,未更訓練。”
兵敗。
洛陽失守,東都淪陷。
封常清高仙芝轉而死守潼關。
潼關是軍事要地:北踞黃河,南臨大山,是絕佳的易守難攻天險要地,同時也是護衛在長安京城前的最後一道關卡。
安祿山的叛軍也確實被兩將擋在了潼關外不能寸進。
彼時軍情如火。
而這時候,就有一個好訊息和一個壞訊息——
好訊息,作為一個皇帝,在東都淪陷戰事擴大後,李隆基並沒有第一時間丟盔棄甲,帶著妃子等內眷跑路。而是留下來坐鎮試圖平定叛亂。
壞訊息,他試圖平亂,還不如直接跑路。
聖陵影壁前。
“死守潼關無錯。”
從安史之亂戰事起,諸多武將(包括二鳳皇帝在內,擦乾眼淚後)自然就忍不住開始討論,在家裡根子爛掉絕大部分,兵力羸弱的情況下,若是他們為帝王為將領,該怎麼應對安史之亂。
固然那幾位神操作人員,覺得憑他們應當也能守住武牢關,守住洛陽。
但隨著電影的推進,他們很快達成共識的觀點便是:若是洛陽已經丟了,那麼死守潼關保長安是沒有錯的。
尤其是,接下來叛軍安祿山那邊犯了錯誤——
攻潼關西進長安受挫後,安祿山並沒有特別堅持一鼓作氣,集中所有力量去攻打潼關,反而先在洛陽稱帝,甚至還分兵東掠(主要是東掠還不太順利,手下將領還被嘎掉了)。
這其實就給了朝廷絕大的反擊機會!
到這兒,諸多懂戰略軍事的帝王將相們都眼前一亮:敵人的錯誤就是己方勝利的契機——
長安猶在,帝王猶在,而敵人卻銳氣已減甚至遭遇了兵敗,正該趁此調動所有能調動的力量,儘快平叛!
然而接下來,他們就看到了李隆基的操作。
李隆基派去封、高二人軍中監
軍的宦官邊令誠,因二將不肯奉承聽從於他(不肯聽他的瞎指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