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5 章 地府番外二·《安史之亂》電影
顧四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 385 章 地府番外二·《安史之亂》電影,[大唐]武皇第一女官,顧四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回長安面聖時就奏‘封常清高仙芝二人故意棄地敗走’更誣高仙芝‘盜減軍士糧賜’。
李隆基聞言大怒,下旨斬殺二人。
當電影演到李隆基“敕發軍中,立斬高仙芝封常清’的片段時,所有方才還在討論如何守潼關、如何調動各道軍隊更高效的帝王將相們,霎時震驚憤怒到瞠目。
殺掉了……
殺掉了!
臨陣殺將!而且還是聽信一位宦官監軍的謠言連殺鎮守潼關的二將!
二鳳皇帝他不能明白:這愚蠢的究竟從何而來?!
作為曾祖父,他生前未見過雉奴的幼子殷王旦,因此他下意識先看向李隆基的祖父李治,然後很快搖了搖頭,不,雉奴為帝期間用李勣、蘇定方、劉仁軌等人皆無所疑。
目光又落在兒子身側的武皇,很快也在心底否定:這遺傳也不能說是來源於她。
武皇執政期間事他是在地下親眼所見,在軍事上,武皇曾下過一道旨意廢除監軍:“古者名君遣將,閫外之事悉以委之。比聞御史監軍,軍中事無大小皆須承稟。以下制上,非令典也,且何以責其有功!”[2]
作為皇帝,既然派遣了將領,就應該是信得過諸事託付之。若再跟個御史(對,還不是太監,而是正經御史監軍),豈不是制約牽絆?
於是武皇的態度,大致就概括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且不要外行指揮內行!
太宗皇帝看過這兩位,實在找不出什麼遺傳的緣故,讓李隆基幹出這件事來!
畫面一轉,敕令到達軍中。
接下來觀影壁前諸魂肅穆一片,停止了所有對李隆基的怒斥,只隨著電影中的片段,在靜送兩位枉死的將軍——
封常清曾接連派了二回麾下兵使去長安回稟平叛的局勢,然而李隆基皆不肯召見。封常清無奈,接旨赴死,死前唯有一句話。
“臣死之後,望陛下不輕此賊,無忘臣言!”[2]
敕令到了高仙芝處。
他被邊令誠誣陷的罪名更多一條,於是起初他不肯赴死,只道:若是陛下以禦敵兵敗處死他,他無話可說。但,天地可鑑,他從未‘盜減糧賜’!
彼時敕令到時,軍中士卒皆在,皆為將領喊冤,史載‘其聲殷地’。
然而震動天地又如何。
邊令誠手持帝王敕令,斬而無赦。
至此。
封常清死,陳屍蘧蒢(粗席)。
高仙芝死,尚負賊名。
在座諸陵帝王將相眼中含淚者,何止太宗皇帝。
他們哭,為這昏庸的帝王,為這枉死的將領,更為這顯而易見將要陷入浩劫的國與萬民。
平陽昭公主眼中早已有如烈火般的怒意,此時擲地有聲道:“潼關還未失!”
曾經她與二鳳皇帝會兵渭水畔,兵抵長安下,她自是極為清楚長安最後一道天險屏障,潼關的重要性
。
哪怕她此時厭惡極了這個枉殺逼殺武將的李隆基,從情感上覺得他被叛軍從長安拎出來殺了也無甚可惜,但理智上,她還不得不盼著那條時間線上的李隆基還能守住潼關,守住長安!
守住……家國。
姜握看著她的【電影製作儀】的光影,其實電影到這裡才四十分鐘——
這時候的李隆基還沒有逃出長安。(姜握:其實真不如早點跑了)
他開始了第二輪微操。
既然殺了守關的高、封二將領,自然還要換新的將領,於是,李隆基換上了……哥舒翰。
哥舒翰此人,乃番將出身,為人也勇猛善戰立過不少戰功,看起來沒有問題。
但他又確實有問題——他有病。
這不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