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耳朵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三章 天神,黃河撈屍人,長耳朵的兔子,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一會兒,就聽見發動機轟隆隆地響了起來,一股濃濃的黑煙從船尾的排氣管噴了出來,鐵皮船推開波浪,突突突地駛離了岸邊。
我們沿著黃河古道溯流而上,今日天氣不錯,陽光明媚,風平浪靜。我們都坐在甲板上享受天然的日光浴,潮溼的河風溫暖的拂過臉龐,微涼微涼的感覺非常美妙。
爺爺興許也是心情大好,一邊掌著舵,一邊唱起了他最愛的黃河民謠。古往今來,黃河邊上傳唱著很多民謠,但凡出船的艄公都會唱一些,無論是在忙碌的時候還是空閒的時候,無論是心情愉悅還是心情沮喪的時候,黃河邊上的人們都愛引頸高歌兩曲黃河謠:“黃河的水不停地流……流過了家……流向東方……”
葉教授在我們面前攤開一張地圖:“龜棺裡既然裝著西夏武士的古屍,那毫無疑問龜棺是西夏王朝的產物。要想找到龜棺的起源,我們就要進入西夏王朝的版圖。對於赫赫有名的西夏王朝,我想你們也不會陌生。”
古枚笛點點頭,接過話茬詳細地講述道:“西夏又稱邦泥定國或白高大夏國,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族建立的一個征服王朝,主要以党項族為主體,包括漢族、回鶻族與吐蕃族等民族在內的國家。因位於中國地區的西北部,所以史稱西夏。
党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陝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為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佔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
這之後,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後,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黨手中,史稱母黨專政時期。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西夏抵禦成功並擊潰宋軍,但是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破洞。金朝崛起相繼滅掉遼、北宋後,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大致和平。
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年間出現盛世。然而,漠北的大蒙古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1227年亡於蒙古。”
說到這裡,古枚笛拿出一支筆,在地圖上勾勒出一個很大的版圖:“西夏的都城為興慶府,也就是今天的寧夏省銀川市。其統治範圍大致在今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內蒙古以及陝西的部分地區,其疆域方圓數千裡,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界蕭關,北控大漠,幅員遼闊。”
我嘆了口氣道:“看來要想找到龜棺的起源也非易事呀!”
葉教授道:“其實也不難,試想想,棺材通常都會出現在什麼地方?當然是在古墓裡。我們所發現的龜棺都是極其珍貴的陰木棺材,而裡面卻只裝殮著陪葬的武士,可見這些龜棺必定來自一座西夏的皇家大墓。再想想,棺材為什麼會包裹在龜殼裡面?龜棺為什麼又能順著黃河漂向下流?按照這兩條線索分析,很明顯這座西夏王朝的皇家古墓是修建在黃河岸邊的,所以裡面的棺材才會被河水沖走。而且,我推測這座古墓很有可能是一座罕見的水底墓,所以棺材外面才包裹著龜殼!透過我們目前分析的情況來看,只要我們一路沿著黃河古道逆流而上,就一定能找到這座西夏王朝的水底墓!”
我和古枚笛讚賞地衝葉教授豎起大拇指,教授不愧是教授,原本看上去很複雜的一件事情,在教授的解析之下突然就變得容易多了。
在黃河古道上一連行駛了數天,這一路上倒也平安無事,雖然有些舟車勞頓,但我們卻沿河領略了不少迤邐風光,見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