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章 佈局天下(二),明帝,長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十章 佈局天下(二)
沐浴後,稍作休息了一下,朱影龍將孫承宗、徐光啟等心腹要臣宣進了養心殿,今天他們要討論的是改革大明朝的戶籍制度,這項改革也是朱影龍醞釀已久的事情,之所以趁這個時候提出來,也是為了趁士族以及權貴皇室宗親的實力大損的情況下,一鼓作氣完成它,這樣將會給自己後來的改革帶來許許多多的便利。
當然要想一下子消除士族特權以及地方權貴以及皇室宗親的影響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後來的民主共和階段也不能消除人們心中的階級影響,所以朱影龍並沒有想要取消掉階級,讓大家平等,因為那是不現實的,取消階級也減低了人的慾望以及進去之心,如果什麼都不幹,大家都一樣,那還幹什麼,但是他想要的是將階級模糊了,將絕大部分人拉到一個平等發展的地位上,取消一定的歧視,廢除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在抬高一些人的地位的基礎上,儘量的避免處於社會上層計程車族權貴實力的反彈。
在未來的改革中,戶籍制度將是一項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制度,而新的稅法改革後,原有的戶籍制度就不太適合了,所以戶籍制度必須要要改,自從朝廷廢除衛所制之後,加上前面幾任先皇搞的那個募兵制度,朝廷戶籍制度相當的混亂,這已經給財政部的稅務司徵稅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可以說在朱影龍登基之前,朝廷的地稅和丁稅徵收是一片混亂,加上地方官府的無能和貪婪,朝廷每年能徵收入庫的稅收不足半數,地方濫用職權,胡亂加稅,中飽私囊,而流民四處流傳,盜賊橫行,朝廷按照的還是數十年前戶部登基在冊的戶籍名單徵收稅金,呵呵,這樣的情況下,財政不糜爛才見鬼了呢,而現在朝廷的財政絕大多是是靠先期整頓的幾個稅收大戶,鹽鐵依然還是朝廷收入的主體,地稅和丁稅收繳上來的還不過朝廷一仗打的,而朝廷為了恢復元氣,地方上免稅兩年至五年不等,這樣收上來的稅就更少了,雖然朝廷已經正是提出了“攤丁入畝的和士紳一體當差、納糧”的政策,但沒有一個相應的戶籍制度恐怕是難以施行。
士農工商,這是封建社會四個十分嚴謹的階級體系,明朝初年,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備的戶籍管理制度,分為民戶、軍戶、匠戶三大類,以其為基礎徵發賦役。其中民戶為國家常規賦役的主要承擔者,軍戶、匠戶因已有軍役、匠役的特殊負擔,常規賦役可適度減免。
戶籍管理的核心內容為裡甲制。每110戶為一里(城中稱坊,近城稱廂),推丁、糧多者10戶為里長,其餘100戶分為十甲,每甲又以一戶任甲首。里長、甲首皆輪流擔任,十年輪換一遍。他們要負責管束所屬人戶,統計其丁、產變化狀況,督促生產,調解糾紛。在設定裡甲的基礎上編造黃冊,每裡一冊,登載該裡110戶的丁、口數以及年齡、財產狀況。黃冊每隔十年必須重新核實更造,寫明十年來各戶人丁、財產的變遷,分列出舊管(上次登記數額)、新收(新增數額)、開除(減少數額)、實在(現有數額)四項細目,以便官府能夠清楚地瞭解戶籍的變化,合理徵發賦役。另外,還命各地編繪魚鱗圖冊以登入田土。一州縣中根據稅糧多少劃分為若干糧區,分別丈量其土地情況,詳列其面積、地形、四至、土質優劣、稅則高低、田主姓名,編號繪製為分圖,匯為州縣總圖冊。魚鱗圖冊和黃冊互相配合,透過對耕地、戶口兩大要素的統計,實行戶籍和賦役管理,在鞏固明朝專制國家的經濟基礎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不過到明朝中後期,黃冊的更造漸成具文,地方官多簡單照抄舊冊予以應付,甚至提前預造以後十年、二十年的黃冊,致使其上“人多百歲之老,產竟世守之業”。魚鱗圖冊的編繪也基本未再進行。
明朝的賦稅徵收基本上沿用唐宋以來的兩稅法,田賦分夏稅、秋糧兩次繳納。奈米麥者稱為“本色”,納錢、鈔、絹或以其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