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皇太極稱帝(三),明帝,長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章 皇太極稱帝(三)
天聰十年,丙子,明崇禎九年,三月初六,後金皇太極下詔改文館為內三院,即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分任職掌。
內國史院記注皇帝起居詔令,收藏御製文字,凡皇帝用兵行政事宜,編纂史書,撰擬郊天告廟祝文,及升殿宣讀慶賀表文,纂修歷代祖宗實錄,撰擬壙志文,編纂一切機密文移,及各官章奏,掌記官員升降文冊,撰擬功臣母妻誥命、印文,追贈諸貝勒冊文,凡六部所辦事宜,可入史冊者,選擇記載。一應鄰國遠方往來書札,俱編為史冊。
內秘書院撰擬與外國往來書札,掌錄各衙門奏疏,及辯冤詞狀,皇帝敕諭,文武各官敕書,並告祭文廟、諭祭文武各官文。
內弘文院註釋歷代行事善惡,進講御前,侍講皇子,並教親王,頒行制度。
內三院設大學士、學士,分別由滿、漢官員擔任。這是清代設大學士之始。清承明制,不設宰相,大學士參與議商軍國之大政。內三院是“參漢酌金”,即參酌明朝翰林院和內閣的體制,並加以變通而建立的。
范文程任內秘書院大學士,而希福則任內國史院大學士,還有一個剛林任內弘文院大學士。
四月,皇太極宣佈即皇帝位,稱“寬溫仁聖皇帝”,定國號為大清,改元為崇德元年。於盛京建圜丘、方澤,祭告天地,建太廟奉祖。
授白玉“大清受命之寶”祭告天地大典。十一日,黎明,皇太極率諸貝勒及滿洲、蒙古、漢官,出德盛門,至天壇下馬,由滿、漢兩名導引官引領至壇前,向上帝神位立,上香,率諸大臣行三跪九叩頭禮,獻帛,奉酒。然後,皇太極率諸大臣跪,讀祝官捧祝文至壇上,北向跪,讀祝文,其文曰:“維丙子年四月十一日,滿洲國皇帝臣皇太極敢昭告於皇天后土之神曰:勉徇群情,踐天子位,建國號曰大清,改元為崇德元年。”追尊始祖為澤王,高祖為慶王,曾祖為昌王,祖為福王。皇考努爾哈赤諡為“武”,廟號太祖,陵名為福陵。追封各功臣爵位,並配享太廟.
舉行尊號大典。大典在天壇之東設壇舉行。皇太極由中階升壇,御金椅,諸貝勒大臣按左右序列站畢,開始奏樂,眾行兩遍三跪九叩頭禮。
左班和碩墨爾根戴青貝勒多爾袞、科爾沁貝勒土謝圖濟農巴達禮,和碩額爾克楚虎爾貝勒多鐸、和碩貝勒豪格,右班和碩貝勒嶽託、、貝勒杜度、都元帥毛文龍,分別捧寶,按順序跪獻。皇太極受寶,交給內院官,放置在寶盒內。同時,進儀仗列於皇太極左右,眾再行兩次三跪九叩頭禮。
代善代表滿洲、吳克善代表蒙古、范文程代表漢官,光海君代表朝鮮,捧滿、蒙、漢、朝鮮四種文體的表文,宣示曰:“我皇上應天順人,聿修厥德,收服朝鮮,統一蒙古,更得玉璽,符瑞昭應,鴻名偉業,丕揚天下。是以內外諸貝勒大臣,同心推戴。敬上尊號曰‘寬溫仁聖皇帝’,建國號曰‘大清’,改元為‘崇德’元年。”宣諭結束,又行兩次三跪九叩頭禮。大家注意,用四種文體宣示不僅是語言形式問題,更是一種政治象徵,說明皇太極不僅代表滿洲利益,也代表蒙古利益,還代表漢人和朝鮮的利益。也就是說,崇德皇帝不僅是滿洲的皇帝,也是蒙古的皇帝,還是漢人的皇帝,朝鮮人的皇帝。總之,皇太極是滿洲、蒙古、漢人、朝鮮天下的共主,和當年努爾哈赤已大不一樣。
爾後,祭告祖陵,追尊先祖,大封功臣。十二日,皇太極分敘諸兄弟子侄的軍功:冊封大貝勒代善為和碩禮親王、貝勒濟爾哈朗為和碩鄭親王、貝勒多爾袞為和碩睿親王、貝勒多鐸為和碩豫親王、貝勒豪格為和碩肅親王、嶽託為和碩成親王等六大親王。又分敘外藩蒙古諸貝勒的軍功定朝會儀注,親王以下各官朝服,定元旦進表以及聖節慶賀儀。定宮中各殿名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