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皇太極稱帝(三),明帝,長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五月定五宮制,立清寧宮為中宮皇后,大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正位中宮,東宮為關睢宮宸妃、次東宮為麟趾宮貴妃、西宮為衍慶宮淑妃、次西宮為永福宮莊妃。除了清寧宮皇后哲哲之外,其餘四宮無一例外都與歷史上的大不相同,都換上了朱影龍根本不熟悉的四個女人,其中還有一個是鈕姑碌氏的,四妃率公主、福晉、命婦詣帝后前行禮。

皇太極在三院六部之外,仿照明制,設定監察機關——都察院。其職掌是參加議奏、會審案件、稽察衙門、監察考試等,“凡有政事背謬,及貝勒大臣有驕肆慢上,貪酷不法,無禮妄行者,許都察院直言無隱。即所參奏涉虛,亦不坐罪”。皇太極規定都察院的職能是:其一,督察皇帝,如有過錯,直諫無隱。其二,督察諸王貝勒大臣,如有荒怠政務、貪酒淫樂等九項過錯者,據實察奏。其三,督察六部,如刑部或斷案不公,或拖延過久等,稽查奏報。其四,自身防檢。鑑於明朝吏治,貪汙行賄,都察院也不能免,指令其官,互相檢查。皇太極特別指出:都察院官員為言官,“所言非,亦不加罪”,即說錯了也不犯罪,用我們今天話來說就是“言者無罪”,這是給言官的一個特殊待遇。但實際上也不是這樣,言官要真說錯了,觸怒了皇帝,照樣免官。

仿明設理藩院。這是後金為管理蒙古事務而建立的機構。六月十三日,皇太極命都察院承政尼堪為蒙古衙門承政,負責管理蒙古諸部事務。官制只分承政、參政二等,每等各有三、四員。

內三院、六部、都察院和理藩院,合稱“三院六部二衙門”。這也是歷史上清承明制的由來。

如今大清國的版圖用皇太極的話來說:予纘承皇考太祖皇帝之業,嗣位以來,蒙天眷佑,自東北海濱,迄西北海濱,其間使犬、使鹿之邦,及產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種、漁獵為生之俗,厄魯特部落,以至斡難河源,遠邇諸國,在在臣服。蒙古大元,及朝鮮國,悉入版圖。

就是說,東自鄂霍茨克海,西迄巴爾喀什湖、貝加爾湖,南瀕日本海,北跨外興安嶺的廣闊地域,原明奴兒干都司、遼東都司(山東北部除外)和蒙古部分轄境內的各族部民,都被置於大清的管轄之內。面積約500多萬平方公里,和大明實際控制的面積大約相等。

雖然控制的土地不相伯仲,但是人口卻是極不相等,大明已經差不多有近億萬人口,而後金加上臣服的各部族也只有五六百萬,人口只有大明的十六分之一還不到,土地資源不是森林就是草原,再就是連綿不絕的山脈,還都是苦寒之地,不知道多少地方都是千里荒無人煙的所在,可以說所有大國之土,卻未有大國之民。

皇太極早在天聰三年即崇禎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發表《告諭》:若謂我國褊小,不宜稱帝,古之遼、金、元,俱自小國而成帝業,亦曾禁其稱帝耶!且爾朱太祖,昔曾為僧,賴天佑之,俾成帝業。豈有一姓受命,永久不移之理乎!天運迴圈,無往不復。有天子而廢為匹夫者,亦有匹夫起而為天子者。此皆天意,非人之所能為也!

皇太極的野心在這一篇《告諭》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可謂說是野心畢露,如今東面朝鮮,西面蒙古都已經對大清國構不成威脅,皇太極的下一步目標就是攻明瞭,只是現在的明朝已經不是十年前那個積弱不堪,內外交困的明朝了,就如同老樹煥發了第二春一般,長處了茁壯的枝幹,而腐朽的主幹不停的給枝幹提供這巨大的養分,如果沒有外力的影響,總有一天枝幹會長成主幹,讓後再長成一株枝繁茂盛的沖天大樹來。

要動兵就必須要有一個藉口,要沾著一個理字,不論是大明也好,還是大清也好,現在不是爭奪些許利益,這可是在爭奪天下,將來是要統御萬民的,就好像黑社會洗白了一樣,以前的事兒不能再幹了,就算幹也只能偷偷的幹,不能大張旗鼓了,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之春華秋實

唐僧掃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