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4章 考課(上),漢末聖人,鳴奇,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犯了曹昂的忌諱。
王朗很快離開彭城,而幕府依如之前穩定運轉,班英處置諸事,仍是有條不紊。但是曹昂發現,眾人相互之間,客氣了許多,平時議事,也少了幾分攻訐。
曹昂對此很滿意。
曹昂當然很清楚,底下人不會親如一家,而且眾人真要是關係太過親密,曹昂怕是也算不好覺。
但你也不能相互扯皮、拖後腿,誤了正事,曹昂是絕不接受的。
王朗外放不久,童恢便來尋曹昂。
王朗的離開使得徐州士人缺了領袖,至於誰能補位,眾人各憋著一股勁。
幕府之中,陳琳、張紘、張昭三人先其他人一籌,可陳琳作為曹昂的主記室,執掌要害機密,不便摻和到這些事中;而張昭作為監察官吏,更不適合做領袖,於是徐州官吏大多向張紘靠攏,使得張紘隱隱有徐州士族新領袖的模樣。
但張紘出身一般,導致有很多人不服。
至於童恢,並不在第一階隊裡,雖然他之前一直擔任曹昂的侯國相,但遠離中樞,反倒並不引人注目。
童恢見了曹昂,便言道:“夫有官必有課,有課必有賞罰。有官而無課,是無官也;有課而無賞罰,是無課也。
自主公擔任徐州牧,徐州的考課制度便漸名不副實,以至於官吏多有放縱,還請主公重啟考課制度,以察官治官,黜退昏愚,拔擢賢明。”
課者,考核、盤問也。
考課便是對官員定期進行考核,並依考核的結果進行獎懲的制度,也叫考績或考校,傳說始於舜。
自曹昂來徐州之後,也不是沒有進行過對官吏的考核,但主要是排除異己,掌控地方,與正兒八經的考課形式、目的並不相同。
之前曹昂也沒想過此事,今日童恢重提,倒是讓曹昂恍然。
漢朝的考核,主要就是丞相三公對郡國進行考課,郡國對屬縣進行考課。其中前者便是“上計”,
“計”是統計的簿冊,所謂“上計”,就是由上計吏帶上記載有當地戶口、錢糧、土地等資料的簿冊,去京城遞交給丞相府和御史府,作為考核的參考資料。
現在朝廷亂成這個樣子,自然便沒了“上計”。
曹昂看向童恢問道:“朝廷這個樣子,各郡國想‘上計’也不太現實,漢宗是何建議?”
這時童恢說道:“既然前往京師不現實,不如由州府代為行之。”
曹昂聽後,面露微笑,童恢這是有備而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