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拿天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節,暮春之令,海青拿天鵝,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她還記得他伸出手的時候,頭昂得高高的,一雙鳳目冷瞥著她,似笑非笑。
徽妍那時卻一點也不怕,只知道一板一眼照章辦事。她看也不看他,在眾皇子皇女面前,結結實實地將他手心打了三十下。
當然,她知道二皇子的脾性,事後,她曾經擔心他會報復。
但很奇怪,這報復並沒有發生。每次遇到二皇子,他都既冷清又高傲,無視徽妍的行禮,從她面前走過去。
她不知道皇帝是不是還記得這些事,希望他不要記得。
少年歲月,徽妍妹妹回想起來,總覺得透著單純和可笑,卻分外珍貴。
因為以後的歲月,不會再無憂無慮。
陳留王氏,在眾多的高門大姓之中,並不顯眼。它出名,是因為徽妍的父親王兆。
王兆二十歲舉孝廉,三十出頭就調入京城任職。他學識淵博,先在太學做博士,後來又升任太傅。先帝立了太子之後,任王兆為太子太傅。
徽妍出生之前,他們家就已經成為了長安的名門。徽妍排行第三,上面有一個姊姊,一個兄長,下面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在徽妍離開長安的時候,她的弟弟十歲,妹妹才七歲。
身為太傅的女兒,徽妍自幼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她可以享受到長安最好的東西,包括婚姻。她十二歲入宮學,成為皇子皇女們的侍書;十六歲,先帝為太子擇婦,徽妍選入掖庭。皇后董氏十分欣賞王兆,對徽妍也很滿意,在擇婦的名冊上,徽妍是第一位。
嫁給了太子,日後就是皇后。一切看起來都舉手可得,徽妍只須抬腳,便可登天。那時,父母的一些朋友,在登門拜訪時,已經偷偷地致賀。
但這些似乎都是一場夢。
那時,恰逢匈奴單于歸順漢庭,自請為婿。先帝應許,在眾多的宗女中選了一位,封為公主,賜單于和親。
等到太子擇婦的人選定下,所有人都大吃一驚。成為太子妃的另有其人,而徽妍,則被定為了公主的女史,一道赴匈奴和親。
徽妍仍記得自己得知這件事的時候,是何等的震驚和不敢相信,只覺如同晴天霹靂。
匈奴,在她看來師何等兇惡苦遠之地。她悲憤,不甘心,向父親哭過鬧過,求他去向先帝陳情,請他收回成命。但父親無動於衷,看著她,神色悲傷又深沉。
“徽妍,為父愚鈍,不察兇險,以致連累家人。如今全家禍福,都只能寄望於此事之上,你可知曉?”
父親的話語,如同枯井中的回聲,乾啞而玄虛。徽妍那時年少,並不能理解父親這番話師何意,但父親卻並不向她多解釋。她的祈求沒有任何作用,沒多久,她就帶著滿懷的迷茫和恐懼,跟隨和親的隊伍離開長安,踏上了前往匈奴的旅程。
這一去,就是八年。
這八年裡,中原劇變。
先帝的董皇后生下了皇長子,最寵愛李貴人生下了三皇子。從三皇子降生之日起,外戚董氏和李氏的爭鬥就沒有平息過。先帝雖然依著宗法,將皇長子立為了太子,但一直偏心三皇子,又唯恐董氏坐大,扶持李氏,與董氏相互制約。
但事情後續,大大超過了先帝的掌控。
他死後,太子繼位,本是順理成章。可太子繼位之後,不到十天,突然暴斃在宮中。太子生的都是女兒,沒有兒子可嗣位,三皇子便成了新君。
董氏豈肯罷休,聲稱三皇子弒君謀位,發動宮變。李氏早有防備,掌控了守皇宮的南軍和京師戍衛,另又調動私蓄多年的府兵,足有萬人。董氏卻是根基深厚,竟策動了北軍以及三輔之兵合圍長安。
三皇子及李氏終究難敵經營百年的董氏,皇宮門破之日,三皇子為常侍所殺,頭顱懸在了宮門之前。
董氏佔了朝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