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李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頁,八路軍一一五師徵戰實錄,李文,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2年和1943年處境最困難的就數冀魯邊區了。1938年8月,蕭華率343旅機關部分人員和小量部隊進入這一地區,與當地的抗日武裝匯合,組成了擁有2萬人的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開闢了擁有14個縣政權的根據地。由於這一地區直接威脅天津、德州、滄州、濟南等戰略要地,可以說處於日軍的肘腋之間,因此日軍對華北&ldo;掃蕩&rdo;,這裡就首當其衝。加之1939年災荒嚴重,大部隊難以在此活動,1939年9月下旬,蕭華奉命率部隊轉移到了魯西,只留下一部分部隊堅持冀魯邊區的鬥爭。以後,由於日軍加強對津浦路的封鎖,冀魯邊和魯西的聯絡基本上被切斷。
蕭華調任115師政治部主任後,出席了115師的桃峪會議,報告了冀魯邊區的工作。隨後,羅榮桓、朱瑞、陳光和蕭華等人深入研究了那裡的形勢,作出了打通冀魯邊區與清河區聯絡的決策。此前,由於日偽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嚴密封鎖,地處小清河一帶的清河區同老黃河以北的冀魯邊區長期被割斷聯絡。清河區地處小清河兩岸平原,擁有壽光、廣饒、青城、鄒平等十幾個縣,人口達400餘萬,因受膠濟路沿線日軍的進攻和封鎖,小清河以南地區逐漸被分割。他們便向黃河入海處的利津、霑化一帶地區發展。這裡雖然人煙稀少,但地區遼闊,遠離城鎮,很便於生存。如果冀魯邊區與清河打成一片,可以互相支援,互相策應,擴大機動餘地。從1941年春天開始,115師冀魯邊區部隊連續進行了幾次東進作戰,開闢了黃河北岸瀕臨渤海的魯北遊擊區,山東縱隊的清河部隊也在反擊頑固派以後,控制了利津、霑化一帶墾區。兩區部隊終於粉碎了頑固派對八路軍的長期封鎖,打通了冀魯邊與其他地區的聯絡。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