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李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頁,八路軍一一五師徵戰實錄,李文,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ldo;抗協&rdo;的改組
在115師向山東分局靠攏之前,就存在一個&ldo;抗敵自衛軍&rdo;這個山東特有的問題。115師轉移後,羅榮桓就此事進行了調查。
事情是這樣的:1939年夏,山東文化教育界的一些進步人士,受沈鴻烈排斥,來到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他們中間有老同盟會會員、大學教授,也有參加過國民黨的進步分子,有的早年就與共產黨有過友好關係。他們擁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1939年7月,在山東分局的支援下,他們發起成立了&ldo;國民抗敵協會&rdo;(簡稱抗協),主要負責人有李澄之、梁竹航、彭畏三、楊希文、路雨亭、耿光波等。其中李澄之是在山東頗有影響的人士。他曾在沈鴻烈包辦的山東抗日動員委員會內工作,因為思想進步,受沈鴻烈的排斥,便脫離國民黨省政府,在地方上成立購糧委員會,幫助抗日的部隊購買軍糧。沈鴻烈又出來干涉,李澄之憤怒地說:&ldo;反正我們是要抗日的,國民黨不讓我們抗日,我們去找共產黨。&rdo;從此,他和耿光波等人便來到共產黨的根據地,參加抗日工作。
一開始,&ldo;抗協&rdo;作為一個群眾組織,在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山東分局有的領導人忽視了發展進步力量這一工作,產生了把&ldo;抗協&rdo;組成一個中間性質的國民黨的念頭,硬性將&ldo;國民抗敵協會&rdo;改成&ldo;國民黨抗敵同志協會&rdo;,實際上違背了&ldo;國民抗敵協會&rdo;多數成員的初衷。1940年7月,山東分局又幫助&ldo;抗協&rdo;建立了&ldo;抗敵自衛軍&rdo;,並且供給他們武器和經費,還派進去許多幹部。這樣一來,&ldo;抗協&rdo;是既有&ldo;黨&rdo;,也有&ldo;軍&rdo;,而且從上到下形成了一套組織,實際上成為在根據地內與共產黨、八路軍平行的組織。雖然領導人都是熱心抗戰的進步分子,但是他們多是知識分子,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而且出現了與共產黨爭權爭位、爭人爭槍等錯誤傾向。
115師的領導人,特別是羅榮桓對建立和發展抗敵自衛軍有不同看法。1940年11月19日,羅榮桓與陳光在給115師各單位的指示中提到,對於&ldo;抗協&rdo;組織,務使其領導權完全掌握在進步分子與對我同情者手裡,對於&ldo;抗協&rdo;武裝,須幫助掌握,防止&ldo;造成與我對立現象&rdo;,發現有不可靠或別具野心者時,另行處理。在無法改造的情況下,則由八路軍接收整理。但這些指示,並未根本解決&ldo;抗協&rdo;的問題。
不久,劉少奇來到山東,幫助山東分局解決了這一讓人頭痛的問題。
劉少奇提出了這樣的原則:
&ldo;任何抗日政黨和政治團體,到我們抗日民主根據地來參加抗日,必須服從我們黨的領導和遵守黨的各項政策。根本的問題在於有利於壯大抗戰力量,而不是分散抗戰力量。&rdo;
遵照上述原則,劉少奇與朱瑞邀請&ldo;抗協&rdo;負責幹部10餘人開座談會,研究對&ldo;抗協&rdo;及&ldo;抗敵自衛軍&rdo;的處理辦法。
經過耐心的工作,&ldo;抗協&rdo;的負責人表示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真正達到抗戰勝利的目的,願意將&ldo;抗協&rdo;所屬&ldo;抗敵自衛軍&rdo;交八路軍統一整編。
6月18日,抗敵自衛軍編入八路軍。
7月13日,&ldo;抗協&rdo;山東省總部通知各級組織,將&ldo;抗協&rdo;的半政黨性質改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