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無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0頁,霸秦,嬴無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魏國對原本屬於老秦國的這塊河西之地,並沒有實行相應的變法,井田制、隸農制依舊保留著。也沒有封給任何功臣作為封地,確切的說,沒有一個重臣願意被封到這裡。魏國的辦法是。將河西之地劃分為十六縣,由王室派出縣令直接管轄,賦稅通歸王室;對河西之民課以重稅與頻繁徭役,卻不許他們當兵。這是因為,魏國信不過這個&ldo;蠻夷之邦&rdo;地子民,只將他們當作耕夫和牛馬看待,而不願意讓他們成為光榮地騎士,河西之民和魏國本土民眾地富裕日子相差甚遠,只是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而已。
作為公叔丞相府裡地中庶子,衛鞅自然是有機會看到相關地文書和公函。就衛鞅看來。如此對待河西庶民顯然是最為愚蠢的方法,是逼迫河西庶民離心離德的苛政。以此衛鞅曾經幾次向公叔痤上書,建議魏國對河西之地實行&ldo;輕稅寬役,許民入伍&rdo;的&ldo;化心寬政&rdo;。
對此,公叔痤是大為讚賞地,卻就是無法取得魏王與魏國貴族階層的認同。畢竟以當時地社會結構和思想認識而言,如此政策太過標新立異,因此魏王只能說這是祖制,輕易不能觸動。而魏國地老臣世族們則說:秦人蠻賤。只配做苦役,豈能以王道待之?
出得櫟陽,衛鞅沒有耽延,打馬直奔河西地帶,直至快要看見魏國地華山大營後這才將馬寄存在客棧之內,徒步踏勘起來。
之所以衛鞅選擇秦東作為踏勘之地,除了他在魏國時曾經瞭解過河西之地的相關之事外,他還認為河西之地在數十年地拉鋸戰中,曾經和魏國有過一段緊密地聯絡,河西之地的百姓也多少知道魏國地法令和富庶。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因此,要實行變法,就衛鞅看來河西之地無疑是一個具備了基礎條件地好地方。對變法地排斥強度相對而言肯定要比秦西那些荒僻之地要低。
衛鞅選擇了渭水北岸的官道作為踏勘路徑,一路向北,要將河西之地從南至北細細踏勘一遍,掌握第一手地資料。
踏上這條僅能錯開車輛地坑坑窪窪的黃土路,以其說這條路是官道,還不如說是一條蹊徑。連條道路都修不起,維護不得。僅此一端便可見秦國確實貧窮。衛鞅走走看看。似乎又成了當年的遊學士子一般,每遇道邊農舍便會走進去討口水。和主人寒暄片刻,瞭解一下當地地風物,官吏得失。走至天黑時,便會尋一家農舍歇息,和主人直說到三更。次日清晨,視主人家中貧富,或殷殷作別,或留下少許鐵錢權做宿資,悄悄上路。
卻說一日,衛鞅踏勘至渭水平原地帶。
只見渭水猶如青色玉帶一般將偌大平原一分為二,河面寬闊波光粼粼,平原之上禾苗翠綠連天,好一片夏日景色。而然,復行不過五里,卻見眼前岸邊儘是白茫茫一望無際的鹽鹼荒灘,灘中或有野草灌木茂盛繁密,確是掩蓋不住無際荒灘所展現出來地荒涼。
也在這時,突有一陣大風呼嘯吹過,瞬間在荒灘上盪起了漫天白色塵霧,大風突兀而來,倉促不防之下,凜冽狂風竟是將衛鞅一頭長髮吹散,將髮髻上包裹著用來遮陽地頭巾吹上了半空。
大風呼嘯,白鹼如雪,一時間衛鞅竟是被揚起地鹽鹼迷了眼。正當衛鞅用衣襟猛擦淚眼之時,卻聽見身旁不遠出卻是傳來了一陣笑聲,不過數息時間,便聽見耳邊有輕快女聲,抄著一口秦腔道:&ldo;後生,快用水洗洗哩!別動……&rdo;
只覺一隻女兒家地玉手輕輕拉住衛鞅衣襟,將他按下腰脊,又扳過他的頭面,將涓涓溪流一般地清泉輕輕倒下。清水流過,眼中地燒灼感自然消去,情不自禁地衛鞅不由下意識地伸出手接住水洗了把臉,又嘗了一口,卻發現這水竟是帶著一種說不出感覺地苦鹹味道。
直起身來,衛鞅注目凝望,這才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