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無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6頁,霸秦,嬴無敵,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ldo;只是……&rdo;無敵停頓了一下,緩緩說道:&ldo;正所謂:良臣擇主而仕,良禽擇木而棲,良民自當擇國而居。據本將所知,勾踐之後,數代皆是亂政,越國百姓民不聊生。今日我秦國代天而伐,與民以利,越人可會棄之不顧?&rdo;

&ldo;良臣擇主而仕,良禽擇木而棲,良民擇國而居……&rdo;鍾離聽了這話,卻是愕然一驚,問道:&ldo;此句乃是何人所說?&rdo;

被鍾離這一問,無敵也有些莫名起來,轉念一想當即找到其中問題,原來自己這些年來順口說習慣了,倒也忘記了這句話的典故和原始出處。&ldo;良禽擇木&rdo;這句,原本是出自春秋末期左丘明所寫的《左傳》:孔文子之將攻大叔也,訪於仲尼。仲尼:&ldo;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甲兵之事,未之聞也。&rdo;退,命駕而行,曰:&ldo;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rdo;文子遽止之,曰:&ldo;圉豈敢度其私,訪衛國之難也。&rdo;將止,魯人以幣召之,乃歸。

而&ldo;良臣擇主&rdo;這句,卻是出自後世的《三國演義》第三回:&ldo;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肅笑曰: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rdo;第十四回:&ldo;寵曰: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rdo;

至於這&ldo;良民擇國&rdo;,也就是無敵順著&ldo;良禽擇木&rdo;、&ldo;良臣擇主&rdo;的思路自己新編出來的。當下無敵只得將這三句話的意思好好向鍾離解說:&ldo;好叫老人家得知,良禽擇木出自《左傳》,衛國孔圉(孔文子)訪仲尼不獲,曰: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良臣擇主、良民擇國乃是我王嬴無敵之語也。&rdo;

聽無敵這麼一解釋,鍾離倒也點頭應是,雖不知他可曾看過《左傳》,但也似乎是明白了這三句話的意思。

良臣擇主而仕,良禽擇木而棲,良民擇國而居。這三句都是有著異曲同工之意,可細說起來卻又各自不同,先說良禽:禽獸有義也知恩,烏鴉尚知反哺,舐犢情深、跪乳之恩。良禽固可擇木,只因木不可擇鳥也。

而良臣擇主,卻指人既知恩義,更有良知。戰國時天下諸多學派千花齊放,百家爭鳴,一改春秋時的家國之念,戰國時代計程車人打破狹隘的愛國觀念,奔走服務於列國之中,不但促成了&ldo;百家爭鳴&rdo;學術高峰的出現,而且客觀上促進了七國的統一。

也因為有了戰國時代的先人作為榜樣,也才有了後世如大唐名相,千古第一諫臣的魏徵作為&ldo;良臣擇主&rdo;的典範。魏徵在四十六歲以前曾經身不由己地六易其主:三十八歲時參加了農民起義軍,在第一個主人元寶藏軍中掌管文書;不久,被河南瓦崗軍首領李密召為參軍掌記室,主管軍中文書。此間曾向李密提過不少建議,但都未被採納,參加義軍僅一年時間,魏徵就隨因軍事失敗而降唐的李密來到長安;對第三個主人唐高祖李淵,魏徵審時度勢,認為他很有前途,於是積極求取仕進,自請前往山東地區招降瓦崗軍舊部歸唐,就在他圓滿完成任務,準備回長安時,不料風雲突變,他成了河北起義軍竇建德的俘虜,並擔任中書舍人(記錄皇帝言行的官職);當秦王李世民打敗竇建德,魏徵又當了大唐的俘虜,歷經艱險,作了東宮李建成的太子冼馬;玄武門兵變後,才跟上第六個主人李世民。

而&ldo;良民擇國&rdo;,雖然是從&ldo;良禽擇木&rdo;、&ldo;良臣擇主&rdo;之中推己及人而出,其意卻又大大不同。木不可擇鳥,不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貓病

松羽客

霸秦

嬴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