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島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借名還俗,明末天下1639,武陵島主,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莫要悲哀,想來一切都是定數!”高舉人勸了張予誠一句,又將一杯茶遞到張予誠面前,露出了一絲笑容,“和尚此來還俗,可是還沒去過縣裡見過僧官?”

張予誠聞歌而知雅意,也笑了一笑:“半山寺本就是子孫廟,莫非員外家裡有願意忘塵奉佛之人?”

“妙!”高舉人鼓掌大笑,為張予誠的知情識趣感到高興,“某家中正有一庶子,為侍妾所出,從小體弱,高人曾言非佛門不能養也!”

“如此看來,今日相逢員外,倒是一樁因果了結,”張予誠也不和高舉人談子孫廟的價錢,“僧官那裡卻要員外自己去處置一二。”

“如此多謝了!”

隨手處置了老和尚留下的遺產,又得了高舉人指點路徑,張予誠總算在日頭偏西之前來到了柳橋村的村口。

人言近鄉情怯,張予誠此刻也有些許怯意。

只是因為他本就是一個冒牌貨。

那個被宏圓老和尚五歲時帶走的張家小兒,其實在十三歲時已經去世。

只是為了照顧張母的病情,老和尚才一直沒有向張家報訊。

不幾年,張氏夫婦先後亡故,家產盡被二房叔父謀取,老和尚又存心噁心這個張家二叔,便只說自己徒弟還活著。

張予誠第一次開啟時空通道,正好落在了老和尚的後院。

好在宏圓老和尚為人豁達,倒也不怕他這個幾百年後之人,很快與張予誠做了忘年交。

相交半年之後,宏圓老和尚即將圓寂,便將心中存留的一件事託付給了張予誠。

請他扮作去世的徒弟去給張家二叔送個終,並安置一下餘下的張氏親眷。

至於張予誠要不要繼續用這個身份,但隨張予誠自己的心意。

所以張予誠如今的名字叫做張守言,老和尚臨終前還贈他表字“信之”。

就是他度牒上的僧號則有些膈應人,名叫“法海”.......。

張予誠,不,張信之正在村口躊躇不定。

村裡已經急匆匆的走來了兩個婦人,只看了一眼張守言的寸頭,當即大哭起來。

“大郎如何還不進村,你二叔眼見的已經氣少了!”

這兩位是村裡的鄰居,受了張家姑娘的請託出來尋人,正好撞見了在村口躊躇的張守言。

兩人扯著張守言就往村裡去,一邊還大喊:“可好了,張家大房的哥兒已經回來了!”

張家位於村子西頭,是不大的一家農舍。

張守言剛剛被兩位婦人拉進院子,就有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哭著撲了上來。

“大兄,你可回來了!”

張守言想起老和尚的叮囑,又看她年紀,便判斷這個女孩應是自己的小妹杏兒。

“可是杏兒?”

旁邊的婦人抹淚:“到底是親兄妹,十年不見竟一眼就認出來了!”

張守言看了四周,覺得這個環境與老和尚說的有很大出入,便開口問道:“這裡應不是老屋吧?”

杏兒咬咬牙,低聲道:“阿兄莫要問,堂兄從四年前就好賭成性,把兩房的家財都輸了個精光,他自己前年倒是一病而去,只苦了家裡這些人。”

“不好!恭叔不行了,言哥兒快進來!”

張守言急忙拉著杏兒進了裡間,看到床上躺著一個骨瘦如柴的中年漢子,兩眼渾濁氣若游絲。

床邊還跪著一個少女,大約十一二歲,正哭得死去活來。

想必這就是二叔膝下的小女兒梅兒,自己的堂妹。

一名大夫模樣的人扶起了張恭之,指了指張守言。

“恭德,是你侄兒趕回來了!”

張恭德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對著張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