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五章 雷霆萬鈞,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場場廝殺下來。

南軍支援不住了。

不是南軍不能打。而是南軍騎兵將領都跪在宋晟面前,說道:“將軍,給標下留一些種子吧。不能這樣打下去,再打下,跟隨標下出來的兄弟們一個也回不去了。”

不是一個人,而是很多人都跪在宋晟面前求情。

宋晟還能怎麼辦?

宋晟知道,這不能怪他們。

只能說是北軍在騎兵方面的優勢太厚了。

第一厚,就是在具體數量上,是遠遠超過了南軍的。

且不說,那些編制在各軍之中,分數各軍的騎兵軍隊。甚至專門騎兵純騎兵軍。單單說漠南蒙古上的蒙古人。這些人就是北京最大的依仗。蒙古人靠著漠南數百萬人,壓榨出幾十萬騎兵。而今北京做不到嗎?自然能做到。

甚至做得比蒙古人更好。

甚至一些蒙古人本身其實並不是怎麼願意放牧的。

在很多蒙古人看來,打仗是比放牧更有前途的營生。何夕制定的徵召蒙古人作戰的方案,一個是編入衛所軍,這些人從衛所軍到北京禁軍。逐漸同化為大明一部分。這些蒙古將士將來,即便退伍,也不會回到蒙古了。看情況會在不同的地方安置下來。一兩代之後,即便是後人也不知道他們的父輩居然是蒙古人。

另外就是類似哥薩克騎兵,也就是僱傭兵的形式。為大明作戰。

戰功給錢,戰死給錢。一切明碼標價。

不過,僱傭軍作戰一般有正規軍騎兵壓陣。防止他們殺開了,到處燒殺擄掠。畢竟,這些蒙古人的道德根本不用多言。沙俄的哥薩克騎兵從來不是為報酬打仗,而是為戰利品。

他們也一樣,雖然何夕開出的價碼不低。但是對於這些騎兵來說,外快賺得更多。

於是,雙方廝殺的時候。

戰鬥力不相上下,雙方死傷幾乎相當。但是北軍有強大的後援力量,很多傷員在軍營之中都能得到醫治。總體上來說,北軍傷亡要小於南軍。而北軍上層將領對騎兵傷亡的感受也與南軍騎兵不一樣。

對於這些蒙古騎兵,上面的將領是不心疼的。

就好像瞿能,他們父子兩人都是與蒙古人打仗一步步到而今的,甚至下面一些蒙古騎兵老卒都是當年的對手。瞿能說不定還對蒙古人的死傷暗暗高興。

所以,下面死了,給錢就行了。

如果死多少人僅僅是金錢的問題,那麼北軍整體上就不用會有絲毫動搖。

當然了,瞿能也很有品,他並沒有逼迫這些僱傭軍作戰。但是作為僱傭軍作戰,有很多好處。第一,就是很多善戰之輩,會挑選到北京禁軍之中,北京禁軍待遇是所有蒙古人所羨慕的。

第二,就是蒙古人本身的民族特性,對生死其實也不是太看重的。

畢竟,草原生活太艱難了,活著是很困難的事情,死亡是家常便飯,無非是自己的死亡還是別人的死亡。

於是,在漢人與遊牧民族打仗的時候,總是覺得遊牧民族狡詐兇殘,這種兇殘是不僅僅對別人,也是對自己。而今之戰,對於明軍,這一戰不過是兩兄弟爭奪家產,打不過投降便是了。何必拼得那麼狠。

如果是保家衛國的戰事,明軍中下層自然比蒙古人更敢拼命,而今不是。

而漠南蒙古已經安定了十幾年了,當年少年已經長大了。這些蒙古人從小聽到的就是放牧為生的生活,而是當兵打仗劫掠地方發財致富。他們為了錢什麼都敢做。

何夕給他們的錢到位之後,活下來的人是不在乎死人是怎麼想的。而且漠南蒙古這些年人口滋生,這邊有人退出,那邊有人加入。即便這些新兵素質不行。但是騎術過硬,其餘的都很容易培養的。更不要說蒙古人在生產生活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