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章 一億三千萬元,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十章一億三千萬元

看似三贏的方案,其實有一家是輸的。不是別的。就是北方的地主。

這一場風波之後,存在以收租並用其他相關收益經營的地主,已經不存在了。

原因有這樣幾個。

地主的收益其實並不僅僅是田租。其實田租才幾個錢啊。

地主的收益有,田租。不管災年,還是荒年都不能變。其次佃戶的無償勞動,也就是地主可以隨意讓佃戶去給自己幹活,一般情況下,沒有報酬的。第三也就是金融剝削了。透過放高利貸,將佃戶剝削的乾淨,讓佃戶從佃戶變成家奴。

變成了地主的財產。

而現在,首先何夕在北京這些年,將北方的勞動力價格提高了不少。以至於何夕軍費都高了。平均軍餉二十兩,固然有很多將領軍餉很高,大部分士卒的軍餉也在十幾兩。要知道明末的軍隊軍餉也才這個數字。

但是明初的銀子與明末的銀子是完全不一樣的價格。畢竟萬曆年間到明末,西方輸入白銀最少六億兩。

即便何夕想辦法增發貨幣,而今的一元也要比明末的一兩值錢。

何夕不是不想壓縮軍費,奈何一些工廠給出的工錢,已經到了一年十兩了。甚至一些技術工人還能更多的。上戰場的人,總不比不上工人吧?

如果是那樣,誰給朝廷賣命啊?

如此一來,勞動力價格提高,田租就不能高。高的話就沒有人種了。

然後就是新農具的增加,讓勞動效率提高。很多佃戶都去自己開荒了。咬咬牙就有自己的土地了。開荒的成本降低。

地主唯一能賺取超額利潤的地方,就是高利貸了。

畢竟,農業生產的風險太大了。說實話,這幾年雖然打仗,大體上算是風調雨順,沒有大旱,也沒有大水。但是即便如此,傅友德人造的洪水,依舊讓很佃戶無法承受。

佃戶,乃至於自耕農是很難對抗農業生產的風險。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地主就能出來用高利貸收割了。

而今高利貸也沒有辦法經營了。

土地對地主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種地幾乎成為一個不賺錢的買賣。這還是糧食處於高價的情況下。

其實真正研究古代糧食價格,就會發現,從土地價格來說,種地根本是不賺錢的生意。就好像是房地產一樣,如果指望將房子租出去,收取房租來收回成本,沒有幾十年上百年,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大部分地主都不是想透過種地來收回成本的。

他們一方面是指望土地上附屬的權力。另外一方面,很多地主的財產,都是在官場上撈的。他們不指望能夠賺錢,只是想要土地能夠保值就行了。

而今土地金融屬性也沒有了。

不可能透過土地附屬權力來剝削佃戶,也不可能保值了。無他,在新農具的推行之下,大量的土地正在開墾之中。土地的價格不下降就是一件好事。還想升值保值,想的美。

如此一來,地主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了。

第一,是真耕讀傳家。

也就是參加勞動。因為農具更新,每一個人可以耕種的土地都增加了。如果當一個農民的話,其實也有賺頭的,讀書人不用親自勞動,但是組織勞動,卻是可以的。也就是成為經營的地主。

不是食利性地主。

畢竟如果種糧食的話,土地是很難回本的。這僅僅限於種糧食的。如果是種經濟作物。卻是另外的場景了。

江南土地後來都不產糧食,也是同樣的原因。至於種什麼樣的經濟作物,就要看局勢了。而現在北京如果種棉花的,一定是賺的。

畢竟解家就非常缺棉花。

第二,就是放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