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五章 當務之急,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為什麼只要自耕農才是朝廷的根基所在。因為自耕農無法對抗朝廷的權勢。他們更加服從朝廷的管理。因為對於自耕農來說,沒有朝廷營造一個和平的環境,他們是無法生產的。但是對於地方大族來說,卻是不一樣的。亂世,對於天下百姓來說,是一場噩夢,但是對於很多大族來說,簡直是一場盛宴。故而,天下沒有不滅的朝廷,卻有不滅世家。”

朱雄英聽懂又沒有聽懂何夕的話。

聽懂了,是聽懂何夕所說的模式。的確,這也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廷的原本的模式,那就是大明朝廷與自耕農結合,打擊中間層次,這個中間層次是什麼並不重要,可以是豪強,可以是世家,可以是士大夫,可以士紳。等等。

反正中國古典帝國模式,只要在強勢朝廷與大量自耕農結合的時候,才是最強的。

朱雄英沒有聽懂,是因為,他不知道何夕忽然說這一件事情是做什麼?

何夕見朱雄英似懂非懂,嘆息一聲,說道:“陛下,工業化是什麼?大規模分工,工廠模式。需要大量人員在一個體系之中生產勞動,自耕農體系是不可能產生工業革命的。自耕農體系與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天然有結合的地方。而工業革命一旦開始就代表著,朝廷有自耕農之間有一個相當強大的勢力誕生了。他們成為了財富的主要產出。”

“在自耕農體系之前,朝廷徵稅是從自耕農手中徵稅。只要不超出額度,自耕農是不可能違背朝廷的。但是這樣的辦法對於工廠主,資本家是不行的。”

“稅收本質是什麼?是剝削。”

“是從別人的手中拿錢,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朱雄英說道:“難不成,這些人還敢違抗朝廷命令不成?”

何夕說道:“自然不敢。只是,這稅徵多少合適?工廠商賈,與農業是不一樣的。農田之中一年能產出多少,大抵是有數的。但是工廠卻不一樣了。今年產出多了,可以多徵稅,明年產出少了。必須少徵稅,否則這工廠要倒閉的。一旦倒斃,非但朝廷不能從其中徵稅,還要想辦法安置這些人失業人員。”

“否則會出現亂子。”

朱雄英說道:“難道不能派人去調查,你不是大力建設順天府,順天府的吏員數量,為天下之冠,難道查不清楚嗎?”

何夕嘆息一聲,說道:“還真查不清楚。”

這是何夕的真心話。

經過數年的培養,北京已經形成了一個大市場,特別是遼東與北京之間的鐵路修建好之後,遼東與北京在地理距離上,無限接近。已經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市場。遼東與北京的經濟聯絡非常緊密。

最明顯的資料就是,北京到營口的鐵路每月都能上繳數萬兩的利潤,如果這樣算的一年從這一條鐵路上就能賺回一百萬元。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了。

在日本市場開啟之後,南洋市場向北京敞開之後,整個北京都忙於做生意,市場更加繁榮。何夕可以預見這種繁榮會加劇,無他,燕藩臣服帶來的西域市場也在招手。

經濟本身就是看預期的。預期好,就會反應在市場之上。

整體上來說,繁華的商業是能夠給北京政府帶來很多賦稅。甚至這本身也不少。北京政權各方面服賦稅加起來,一年有近兩千萬元了。少嗎?一點也不少。畢竟南北沒有分立之前,大明一年賦稅也不過五千多萬兩。

但問題是夠用嗎?自然是不夠用的。

一點也不夠用。

甚至何夕已經在偷偷的印刷了不少紙鈔了。因為市場的景氣,並沒有人發現而已。

何夕不是沒有想過繼續下去。但是市場不允許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