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四章 燕藩臣服,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九十四章燕藩臣服

而且練子寧其實也明白,燕藩內部其實並非沒有一些心向中樞的人。比如練子寧自己,他雖然忠於燕王,但是如果讓他說,他是相當燕藩的官,還是想當大明朝廷的官,這也是不用說的。

所以,北京如果對燕國下手,其實並不一定完全用軍事手段的。

將人心往最壞處想,才將避免最壞的情況發生。

既然燕國註定比不上北京,保持所謂的獨立性是無用的。這個時候主動權已經不在燕藩手中了。

畢竟,北京方面對燕藩的要求,僅僅在於燕藩只要不背叛就行了。

但是燕藩對北京方面的要求就比較多了。

各種支援,畢竟與帖木兒相比,燕藩的底蘊更單薄。

而且以燕王的雄心,他是決計不甘心僅僅擊敗帖木兒,滅掉察哈臺汗國就行了。帖木兒而今的版圖,已經在燕王目中了,只要能取帖木兒而代之。

燕王即便死後,在朱元璋面前,也敢昂首挺胸,說自己的功業,不下於自己的父親了。

而且,這也是一個談判策略。

燕藩表現的越恭順,北京出手就要越大方。千金市馬骨的用意。而今南北之爭中,雖然北京有一場大勝,但是總體上來說,北京還是處於弱勢,燕藩如此恭順來投。

北京方面豈能沒有一些表示。

這個表示,甚至比練子寧摳摳搜搜去談要好太多了。

何夕也很快明白了練子寧的想法,不過,練子寧想得不錯。面對這樣的練子寧,何夕很難壓價。

於是,何夕與練子寧很快達成了一個草議。

首先,燕王尊北京朝廷,用北京朝廷隆武年號,燕王世子來北京國子監上學。這是前提。也是燕王最大的籌碼。

其次,燕國的政治地位與省相對。燕王內政自理,但是北京中樞是管得到燕國國內的。具體的說整個行政體系是燕國自己管理,但是如果修建鐵路,在燕國國內的鐵路管理系統,還是交通部下轄的。

受到燕國與中樞的雙重管理。

根據這個條款,燕國軍隊與衛所軍,河北民壯等軍佇列為朝廷二線部隊。並且中樞承擔一定的軍費,用軍械對沖。

在何夕的主持之下,軍械生產不要太多,根本不缺。

而且給燕國定然是有溢價的。雖然撥給了燕國軍隊了。看似白給,但是實際上,樞密院有了對燕國軍隊的管理權。雖然這個管理權,必須與燕王討價還價。但是必要的時候,是可以用燕國軍隊參與南下征戰的。

僅僅從紙面上,北京又多了最少二十萬騎兵。

燕王本人的待遇也保留。

也就是朱元璋確定的,親王每年萬石俸祿。甚至燕王官員如果有朝廷加銜的話,也會能領一分俸祿。

如此一來,燕國方面估計每年都要有二三十萬兩的開支。

又是一大筆開支。

而且,誰都看出來,這個時候北京絕對沒有插手燕國內部的想法,甚至很多人看來,不過是何夕找一個名頭給錢而已。

這些錢本質上,就是給燕王的好處。

雖然說,在北京龐大的軍費開支,乃至於各種開支中,幾十萬兩根本算不了什麼。但是不要將北京這種情況看看成常態。畢竟,洪武十四年之前,大明每年歲入的白銀也不過二三百萬兩而已。

燕王在草原上交通都原因,貨幣更值錢。

燕王每年歲入換算成錢,也不過一百多萬元,這還是他大量出賣牲畜,還有北京這個龐大的市場。否則,燕王即便有大量牲畜,皮毛也賣不出去。

可見這二十多萬兩,有多香。

當然了,為了確保雙方互信。

練子寧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