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五章 求仁得仁,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道:“算了,朕言出必行。該做的事情就去做吧。”
丁顯反而表現的比較猶豫,說道:“臣以為,是不是再思量一下?”
“我意已決。”朱允炆的話斬釘截鐵。
丁顯嘆息一聲,說道:“是。”
好像真是方孝孺的至交好友。
------
詔獄之中。
方孝孺坐在椅子上。
他的待遇很好。單間,有床有桌椅,唯一不方便的是沒有茅房,只有一個單獨的馬桶。而且這個馬桶很豪華。他只要方便過了,立即有人來收拾。不會有一絲的氣味。
甚至很多東西,比方孝孺在家裡的待遇還好。
只是方孝孺卻感到徹骨的陰寒。
他感到不對勁。很不對勁。
他雖然下獄七日。與外面的關係斷絕,詔獄之中所有人都對他照顧有加。但是方孝孺政治嗅覺,已經讓他感到一種不祥的感覺。
事實證明,方孝孺到底是書生氣太濃,很多時候太過天真了。
方孝孺以為自己退讓,就能換來對手的寬大處理,只能說他太天真了。
很多時候,沒有的底線的人會戰勝有底線的人。
宋濂是道德君子,方孝孺也是。方孝孺與何夕之間,有幾分惺惺相惜,何夕對方孝孺,也是對事不對人。如果他面對的是何夕,方孝孺願意退讓,何夕決計不會趕盡殺絕的。
從這一方面上來說,何夕內心之中道德水準,其實在大部分明代之上。最少很多陰狠毒辣的手段,何夕不是不知道,而是不逼得絕境,他是做不出來這樣的事情的。
反而這個時代很多人道德門檻太低了。
如傅友德,殺個人,屠個城,決個河,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畢竟這樣做過的人太多了。
雖然說,洪武年間朱元璋的高壓統治下,文官們瑟瑟發抖。但是真正那種陰狠小人,方孝孺沒有見過,他與胡惟庸也算是失之交臂。他來朝中的時候,胡惟庸已經不在。沒有見識過,這為毒殺劉伯溫,乾死楊憲等大臣的赫赫威風。
在很多事情上,未免太天真了一些。
就好像學識淵博的人,不能去想象學說淺薄的人的無知。道德水準高的人,有時候也無法去想象,人能狠毒到什麼地步。
他只是感覺到不對。
這個時候,外面的門忽然開了。
丁顯走了過來,方孝孺心中咯噔一聲,立即起身說道:“丁公,你來見我是?”
丁顯內心狂喜,但是心中暗道:“不能得意忘形。方孝孺沒有死之前,什麼事情都可能有變故。所以,要謹慎,要謹慎。”他長嘆一聲,以袖遮面,說道:“方公,我無顏來見你,但是君命難為。事已如此,方公有什麼話,要說,就儘快說吧。我唯一能做的給方公家人傳信。”
方孝孺一愣,說道:“陛下有什麼旨意?”
丁顯將聖旨給了方孝孺。
方孝孺拿過來一看,整個人腿一軟,重重地坐在椅子上。一時間心緒翻滾。好一陣子才平靜下來。他沉默好一陣子,嘆息一聲,說道:“求仁得仁,事已如此。還有什麼話要說的。”
方孝孺回顧自己的一生,從小讀書。父親因為空印案而死,跟隨老師學習,在老師的推薦之下進京,被太祖皇帝選中。輔佐太子。一輩子以輔佐朝廷,重興聖學為要,鍥而不捨。從來沒有想過自己。
如果說,他此生最大的遺憾。那就是學問一道上,輸給了何夕。聖學雖然不是在他手中斷絕的。但是他死後,估計沒有人能抗起這一面大旗了。
他之所以有現在的下場,本質上並不是政治傾軋。而是儒學之道,比不上何夕的治國之道,這才是根本所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