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六章 方孝孺之死,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覺得這天下還會有其他變數嗎?”

李景隆也沉默了。

朱允炆還是距離底層太遠了,他不知道方孝孺的影響力。

方孝孺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從開國以來,三十多年的由宋濂到方孝孺一脈相傳計程車大夫勢力。

不要說別的。單單說李景隆,他父親李文忠也在宋濂門下受教。

說起來,他與方孝孺也是有些關係的。稱呼方孝孺一句師叔,也是可以的。只是文武殊途,關係太緊密了,對誰都不好,而且他這位方師叔,為人方正。不會搞什麼私下勾搭。

與方孝孺走得近了,也不會有什麼好處。

因為方孝孺決計不會徇私的。反而很有可能真認為李景隆是他師侄,反而嚴格要求了。

李景隆這麼現實的人,豈能不對這位師叔敬而遠之。

但是敬而遠之歸敬而遠之。甚至李景隆有些討厭方孝孺。但是人還是知道好壞的。方孝孺在道德上沒有瑕疵。雖然下面有很多事情,但是那不是方孝孺的過錯。

如此殺了方孝孺滿門實在太過了。

李景隆心中都嘀咕,沒有想到朱允炆這麼狠。

更不要說,那麼多士大夫。他們從小看宋濂與方孝孺的書,文章一步步到今天。宋濂與方孝孺對於他們,就好像魯迅等大文豪對於當時的人一樣。

一直以來對方孝孺推崇備至。甚至在很多人心中,何夕都是作為反面教材出現在與方孝孺的論戰之中的。

這樣的人說殺就殺了。

天下讀書人該何去何從?這一點,很多人都想不明白。

這就是歷史上,姚廣孝對朱棣說,方孝孺是讀書種子,絕對不能殺的原因之一。更何況歷史上的方孝孺決計沒有而今的方孝孺影響力大。畢竟歷史上的方孝孺,是在洪武二十八年才回京的。而今的方孝孺一直在京師秉政大臣。

如果說歷史上的方孝孺的地位,是來源於宋濂,與自己的文章。而今宋濂與方孝孺的文章,更多是錦上添花,因為方孝孺在朝廷做事情,特別是重開科舉,優待讀書人的種種行為,就是已經是天下士林表率了。

他的死。

看似簡單,但是實際上,決計不簡單。

人們的心中總是有慣性的。比如雖然說,何夕在學術上很多方面都勝過了方孝孺。但是在很多讀書人眼中,何夕是不如方孝孺的。但很多人其實是承認的。何夕即便不如方孝孺,也是一個大學問家,只是如方孝孺所評價的。何夕學問不純,非聖學正道而已。

但是不管怎麼說,何夕也是與方孝孺相提並論的大家。

而今方孝孺落得個如此下場。而且丁顯要做的事情,不過是效仿何夕的一些改革,好為南京朝廷增加財源。

那問題來了?

既然北京與南京的政策已經有了趨同性。那麼這些士子為什麼不投北京,而投南京啊?

何夕是什麼樣的人?所有人都知道。雖然南京一直在給何夕潑髒水。但是何夕這些年做的事情,卻是不容抹殺的。

即便再討厭何夕的人,也不得不承認,何夕是國士無雙,在什麼地方都有建樹的奇才。除卻起兵奪位這一件事情外,就沒有其他的汙點。而丁顯是什麼人?不過是一個欺師滅祖之徒。

既然都一樣,那麼他們為什麼要支援丁顯?

更不要說南京還殺了方孝孺,拉了全天下讀書人的仇恨。

這就是姚廣孝所言,天下文脈在北。

朱允炆是讀聖賢書,從小是接受最傳統經典教育,但是他本質上其實並不是讀書人。有些東西是他註定無法理解的存在。

何夕與方孝孺鬥了幾十年,萬萬沒有想到,以今天這種局面分出了勝負。

從此之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