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六章 方孝孺之死,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六十六章方孝孺之死
方孝孺是誰?
他是文壇盟主,儒學大宗師,天下學問之宗。他用了何夕的辦法,豈不是承認在治國之道上,儒學不如新學。這是萬萬不可以的。
他方孝孺可以死,但不能認輸。
輸給何夕他服氣,但是他不能代替儒學認輸,他始終覺得,何夕的學說太功利,沒有仁心,太無法無天,沒有畏懼。太冷冰冰,沒有人味。
將一切看成機械,將人也看成機械的一部分。
這不是儒門正道。也不是天下人該有的未來。
他不行,是他自己不行,不是儒學不行。只是他不能在歷代先賢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讓何夕改邪歸正而已。
所以,他死可以。但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這就是方孝孺的求仁的仁。
只是這一句話,丁顯聽得高興之極。“求仁得仁”這一句話在,豈不是說,方孝孺到了而今也沒有想要認錯的意思。他要認錯了,丁顯反而不好辦。畢竟,方孝孺認錯了,他如果不轉達,不為他求情。好像與自己剛剛的設立的人設不符。現在好了。這四個字,轉達給皇帝。皇帝只恨沒有早殺了他。
丁顯嘆息一聲,說道:“都什麼時候了。還說這個。我要是你,就趕緊寫一封認罪書,請陛下原諒,說不定能法外開恩。”
方孝孺此刻反而想通了。說道:“無所謂了,在首輔這個位置上,我做的違心事情,已經夠多了。而今已經不是首輔了,就不用顧全大局了。而且,這東西我寫了,真有用嗎?”
方孝孺冷靜下來,反而想明白了。他並沒有完全看穿丁顯做的戲,但他明白,丁顯這個人,並不是那種一心一意為他好的。無非,想從他身上撈取一些政治資本。
想明白了這一點,他反而不願意與丁顯多說什麼了。
任何學說,都要面對生死問題,儒學也是一樣的。儒學對於生死很坦然的。對於方孝孺來說,生死之事,也不過物來順應而已。說不怕死是假的。但是既然事情已經是定局了,也坦然接受。
不會因為貪生怕死,反而給自己人生留下汙點。
丁顯是什麼人,他是知道的。如果是別人,他其實不介意留下一點什麼,學問也好,人脈也好。反正人死了,一切都沒有了。但是對於丁顯,還是算了吧。
丁顯說道:“那對家裡人可有什麼交代?”
方孝孺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我給家人的交代,都在聖賢書中了。此刻也沒有什麼可說了。饋子千金,不如遺子一經。該教給他們的之前已經教了,學不會的之後也只能自學了。”
丁顯沉默了。這個時候,他也有一些自慚形穢了。
設身處地,如果他到了今日,決計不如方孝孺如此灑脫與坦然。
甚至最後關心的,居然不是家產,而是兒子的學問。
不過,這種自慚形穢不過一瞬間,就不存在了。
對於,丁顯來說,這樣的人看看也就行了。效仿什麼的。根本不可能。太傻了。
------
正如丁顯所料,丁顯將求仁得仁這一句話,透過隱秘渠道傳給了朱允炆。朱允炆摔了一個盤子。於是朝廷的流程推進了。
方孝孺被壓上刑場。同時被壓上刑場的還有方孝孺的兩個兒子。自然沒有誅殺十族。但是跟隨方孝孺鐵桿大臣,也有好幾個一同赴死。一時間,朝廷為之一空。
至於沒有上刑場,被流放下獄罷官的官員就更多了。
一時間,朝廷人人自危。
丁顯正式代替方孝孺成為首輔。
這個訊息傳到了曹國公府,姚廣孝聽了之後,沉默良久,對李景隆說道:“從此之後,天下文脈在北,曹國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