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八章 南京反應,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十八章南京反應
金生玉的書信到了葉沈手中。
葉沈看了之後,也是頭疼。
無他,金生玉的問題,不僅僅是金生玉的問題,而是北軍很多高階將領的問題。新的指揮模式,很多人都不適應,甚至包括了葉沈。
在軍事改革之後,指揮更加精細化了。到了葉沈這個地位,對第一線幾乎沒有什麼干預了。更多是負責戰略問題。具體戰役指揮,是在各軍軍長身上。
除非遇見如河間這樣大決戰。否則葉沈出馬的可能性不大。
就這個問題,何夕專門與葉沈聊過了。
葉沈而今已經不單單是軍中一員將領,他將來在朝廷的地位,與徐達而今的位置差不多,必須考慮軍隊建設了,樞密院使這個位置,遲早是葉沈的。
葉沈不能僅僅考慮打勝仗了。
也要考慮培養出一些能夠獨擋一面大將之才了。
只是有些人中用,有些人不中用。
金生玉將來的前程不大了,最多一個世襲伯爵了。甚至不是他,連同韃將,估計都是這樣的。不是朝廷有意限制,而是韃將恐怕不能適應未來的戰事,就好像明中後期,也不是大明朝廷有意偏袒,而是一些投降的韃將,就是比一些衛所將領能打。
自然要重用是一樣的。
葉沈思來想去,將吳立這一員老將請過來,詢問他對前線的看法。
吳立看金生玉的奏報,沉思片刻,說道;“其實,此戰目的並不在彰德,以末將之見,莫過於另出一軍,直接沿著黃河西進,將彰德衛輝府給包圓,至於具體怎麼打,是另外的事情了。”
葉沈說道:“那盛庸這個人你怎麼看?”
吳立沉思片刻,似乎想起了浮河之戰的血腥,說道:“盛庸是一個勁敵,但是僅僅是一個勁敵而已,還不至於打不過的。”
葉沈說道:“如此,就按你說的辦。第三軍也歸你指揮了。我要求不高,拿下彰德衛輝就行了,至於太行山以西,暫時不管了。”
吳立說道:“末將遵命。”
--------
就在葉沈準備增兵的時候,南京方面也在對彰德之戰做出反應。
朱允炆特別關注彰德之戰。無他,這代表他這換帥之後的直接成果,他想要的結果自然是一場大勝,最後能反推到河北去,當然了,朱允炆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大勝不行,那就小勝,讓北軍無功而返。
也是可以的。證明朝廷已經從河間之戰的大敗之中恢復過來,也證明河間之敗,不過是對方僥倖為之而已。
但是,戰事打到這裡,朱允炆看過一封又一封的奏疏。
各種情報從各個方面傳來,盛庸與金生玉的一舉一動都在朱允炆的關注之中。雖然朱允炆身邊很多將領對盛庸的評價很高。但是朱允炆都不怎麼相信。
無他,朱允炆也知道自己在軍事上並是太懂,太容易被人忽悠了。
他不懂軍事,但是他懂地圖啊。他看著金生玉一步步的南下,打到了彰德府城下,也看著盛庸一步步撤退。什麼話都有可能是假的。但是地圖不可能是假的。
這種一步步後退的勝利,朱允炆怎麼可能相信?
這種情況下,說盛庸多厲害,朱允炆第一反應就是這個人是不是收了別人的錢。
不過,朱允炆也沒有立即發作。
因為朱允炆也知道,發作也沒有什麼用處。只是在心理對這裡人減分了。將來漸漸冷落也就是了。
只是他急切的想要挽回局面。他思來想去,唯一的辦法就是讓魏國公立即出征,北上坐鎮。甚至不用去前線指揮,只要北上坐鎮,北方的局面就會立即好轉了。
只是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