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三章 跳船準備,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一十三章跳船準備
如果北京能保證自己的權勢,將來在內閣之中有他一席之地,他可以大度的不要首輔,很多事情,他不是不可考慮一下的。
當然了,這對丁顯來說,也是最差的選擇了。
如果可能,丁顯還是想做南京朝廷的首輔。這也是他之前沒有做跳船的準備。而今他明顯的感覺到不一樣了。
在丁顯的這個位置,他能看到的東西,其實很多的。
自從河間之戰後,南京大部分人都覺得北京是一時僥倖,只是有一些地方做得好。只要能補上缺陷,就能夠大舉反攻。
南京方面並不是沒有動,甚至動作相當大,感到需要填補的東西,這越補越多。甚至方孝孺都做了祭品。但是依舊無非追上。
甚至讓人有一種望塵莫及的感覺。
有些東西,是大明朝廷根本不能做到的。比如,何夕搞出的不少章程,特別是國債。但是丁顯特別想做,但是不能做。
畢竟,何夕的國債是背後有一套金融體系配合,建立起基本的金融信任。而南京沒有這個。
而軍事改造很多東西,傅友德不是不想效仿,奈何,這簡直是要革了開國功臣集團的命。開國功臣為什麼有特殊地位,不就是因為他們對軍隊有特殊的影響力。
而這種改革,軍事訓練方式作戰方式人員培養方式完全改變。開國功臣都要靠邊站。即便是傅友德這樣的重將,也不能輕易動。
至於鐵路,蒸汽機這東西丁顯已經組織很多人來研究了。
但是結果,還是很茫然的。
這裡需要的技術太多了。
否則何夕前後投入近十年,才算是搞出了可以放在火車上的蒸汽機。可以說,蒸汽機的研究直接影響了北京整個工業體系。也可以反過來說,是北京遼東整個工業體系聯合起來,才有了蒸汽機。
張宗德僅僅是一個領頭人而已。
但是南京這邊,缺乏一個如張宗德的科學家,更缺少何夕時時刻刻的指點。更缺少大規模投入與工業體系。能造出來才是有問題的。
在丁顯這個位置之上,他對這些東西瞭解。
之前他還存在力挽狂瀾,或者南北並立的想法,但是而今他直覺告訴他,這似乎有些不大可能。
丁顯將思緒收回來,說道:“陛下,臣以為長興侯所言極是。對西北局面不能坐視不理,前線戰事應該由前線將領決斷,不如派遣一員重將去漢中。坐鎮漢中,反攻隴西。”
朱允炆說道:“誰啊?”
丁顯說道:“此非臣所能知,不如問一問韓國公。”
朱允炆明白丁顯的意見,韓國公李祺為首一批人,壓著時間長了也不是事情,而且這些人有不少在四川西北打仗的經驗。
也算是老將。可以一用。
朱允炆說道:“好。”
------
丁顯與齊德兩人並排走出乾清宮。
齊德欲言又止。
說實話,齊德對丁顯的觀感並不是太好的。不僅僅是齊德,而今南京朝廷之中大部分人對齊德的觀感都不是太好的。這也很正常。
丁顯做出來的事情,在而今道德為重的社會之中,不會有什麼好評價。
但是同時,齊德對丁顯還是有一點點理解的。
無他,齊德是一個做實事的人,在他這個位置上,前線上百萬大軍,無數封奏疏,要兵員,要火銃,要火炮,要餉銀,要糧食,等等。
齊德都必須做出安排。
在方孝孺時代,這方面缺口太大了。
丁顯當政之後,不管丁顯做了什麼事情,齊德很明白,這些物資在絕對供給量上一直在增加。至於前線依舊覺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