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晉商,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十三章晉商

張友直說道:“大人,下官有一言。”

何夕說道:“說便是了。”

張友直說道:“運輸的辦法,下官不能解決,只能要下面用老辦法,之前軍糧能運輸到邊關,想來而今也是可以的,無非是耗費許多而已。”張友直說道這裡微微一頓,似乎在等何夕在消化他這一句話。

其實也沒有什麼可消化的。只是笨辦法而已。

耗損大卻未必不能辦。

不過,何夕也知道,張友直未必完全理解他所的運輸難題。

鍊鋼這東西,是規模越大越便宜,如果讓當地一點點修建出一個鍊鋼爐,太耗時間了,何夕想的直接運輸過去一臺,那東西可不是馬車能夠拉下來的。

運輸難題百倍於糧食。

只是這些具體的技術難題,給在座的人說也不大明白。或許葛天工在,葛天工是能夠明白的。

想到這裡何夕悠悠一嘆。

張友直似乎捕捉到了何夕的情緒,只是他有一些誤解,說道:“如果大人允許山西人主辦這個鋼鐵廠,不單單是造鋼鐵廠的錢不用擔心,連通鐵路的錢,也能分擔一二。甚至有利於朝廷拿下山西。”

何夕聽張友直這麼說,心中一愣,一個名詞從他腦海之中一躍而出。

那就是晉商。

而今的晉商甚至還是一個雛形。

晉商真正成型,是在幾十年好,從事鹽業而形成的。從此興旺好幾百年。雖然而今的晉商比起全盛時期的晉商,根本沒有辦法相比。但是晉商,不,山西商人還是相當有實力的。

這個實力底蘊就來源於,山西人商業上的天賦,也來源於元末戰亂之中,北方山西保全做多。破壞最少的,山西的積累比其他地方高,也就是理所當然了。

幾千萬兩,自然是拿不出來的。即便而今的山西大商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部去榨油,也沒有這麼多的油水。但是山西商人背後不僅僅是山西商人。

須知,山陝一體。在商業方面都是互通的。

這些人的關係網,也不需要全部用他們的錢。

反正鋼鐵聯合體,有多賺錢,大家都看得出來,甚至即便鋼鐵並不是多賺錢,很多人也看重鋼鐵業,無他,這是很多產業的源頭,鋼鐵業上一動,下面這個產業鏈都要感冒。

這種控制力,即便不怎麼賺錢也必須拿到手。有這樣的權力在,不怎麼賺錢只是不想賺錢而已。

想賺錢有的是辦法。

而對山西最瞭解的人是什麼人?自然是山西本地人。而山西原本是王保保的大本營,而蒙古人對山西地區經營從成吉思汗時期就開始了。所以山西本地士紳,對於胡漢觀念其實極為淡薄的。

這些人在北京與南京之間的爭鬥之中,其實沒有站隊的。否則晉王也不會在太原鬧得如此厲害。

如果能將山西人給拉上船,北京對山西的攻略,就變成了本土作戰,其中有多大的好處,不僅僅何夕明白,其他人也明白。

“大人,可以試試。”瞿能說道。

山西太重要了,何夕之所以不打山西,是因為山西不好打,而不是不想打。

而今似乎有一個機會。何夕都猶豫了。

“大人,即便有國債,朝廷的錢也不是太趁手的。畢竟打仗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錢能省一些,就省一些吧。”楊士奇猶豫了一陣子,嘆息一聲,說道。

何夕聽了楊士奇的話,內心也嘆息一聲。

他是知道楊士奇的。楊士奇不是不知道鋼鐵業的重要性。放開鋼鐵業讓民間資本進入,這一件事情干係很大。但是他更知道,大明財政看似充裕,但是其實不容樂觀。

未來的大戰,到底需要花多少錢,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