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一張京大鐵路,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礦工就更是本業了。雖然說,而今大規模開採的礦產,大多都是露天的。

畢竟而今的生產力,向地面下面挖礦,成本太高了。有一些得不償失。

不過,這不代表沒有人做這樣的事情。畢竟如果是金銀那樣的貴重礦產卻是完全合適的。

何夕也問過一些礦工,有一手打洞的好本事。

只要是為了朝廷修建鐵路有用的,何夕都願意派人去找。

何夕說道:“這些人事情我派人去處理,繼續說。”

“是。”葛天工說道:“其次,就是橋樑。之前京師到營口,也營造過一些橋樑。但是萬萬不能與這裡的橋樑相比的。那些都是平地修建橋樑。而這卻是在山巒之中修建,其中最重要的一處橋樑修建處。就在這裡。”

何夕看著地圖堆積在一起的等高線,一愣說道:“這裡有一百丈的落差?”

葛天工說道:“正是。”隨即葛天工又將一張圖紙才後面拿出來,這封地圖是一個橋樑的草圖。何夕一看,就知道不對。

這山谷太深了。修橋也太不容易了。

雖然跨度不高,但是這麼深的山谷,以這個時代修建橋樑的技術,何夕都沒有多少信心。何夕說道:“這裡不能換嗎?”

葛天工說道:“我也想過,這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否則修到其他的地方,就不僅僅是一座橋了,增加的也不僅僅是一座隧道了。”

何夕說道:“你有解決的辦法嗎?”

葛天工說道:“我只能說一個想法,不知道行不行?”

何夕說道:“說。”

葛天工說道:“我想修建一座鋼橋。”

何夕看著葛天工,暗暗感嘆每一個時代都有才華橫溢的人才,葛天工這個人在原本的歷史上,根本沒有留下姓名。而今看來,後世修建鐵路的工程師都要學習葛天工的著作了。

何夕能夠理解葛天工的想法,但是其他人就不大能夠理解了。

何夕見狀,說道:“詳細說說。”

葛天工說道:“我算過,如果用傳統的土石結構的橋樑。這必須要建設橋墩不可,否則根本不可能越過去,算來算去,也只能用鋼材,才能支撐鐵路。因為鋼材最輕。”

葛天工說得並不是太清楚。是在保證結構強度的情況下鋼材是最輕的。因為鋼材最輕,所以就可以省卻中間的橋墩,直接飛躍過去。

這說起來有一些反直覺。

葛天工說了好一陣子,才讓這些人明白這個道理。

何夕說道:“有什麼問題嗎?”

何夕在葛天工說鋼架橋的時候,也在自己腦海之中思索鋼鐵加工技術。他想來想去,似乎而今的遵化鋼鐵廠是有能力鑄造大型構件了。當然了,這個大型與後世的大型是沒有辦法比的。

但是也說明,修建一座鋼鐵橋,在技術上是具有可行性的。

當然了,技術上可行,理論上可行,最後做不好的事情,不要太多了。

何夕到底不是一線工作人員,還要葛天工自己來說。

葛天工是在兩個鐵廠工作。這兩地很多人都是葛天工的徒子徒孫,他對冶鐵技術很瞭解,也知道這一件事情的可行性,甚至葛天工的人脈遍佈所有工業體系,正因為如此,他才敢提出這樣的創舉。

葛天工說道:“大人,各項技術倒是沒有問題。但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一座橋具體該怎麼修建,我們這些人都沒有一個具體的章程,還請大人指點。”

這話在葛天工說起來理所當然。他就是何夕的弟子,不過而今在廟堂之上,稱呼大人而已。如果私下裡自然是稱呼老師的。弟子請老師指點迷津。也是理所當然之舉。

只是這卻是為難何夕了。

何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