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七章 東洋局面,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十七章東洋局面對於穩定住南洋諸王,陸仲亨還是有信心的。畢竟,朱元璋的兒子們大多都在水準以上,不是傻子。知道輕重,對於他們來說,中原的皇位太虛無縹緲了。而自己在南洋的王座與領地,才是實打實的的。問題是,中原出問題,對南洋的影響不僅僅是這些。在經濟上才是影響最大的。雖然說南洋也是富饒之地,但是對於南洋這些人來說,最賺錢的還是商貿,而不是從土裡刨食,將中原貨物買到當地,或者轉運西洋,都是很好的生意。不僅僅帶來利益,更是享受了很多貿易附加的權力了。中原動亂。貿易一定會受到影響的。如此一來南洋各國的財力會受到影響不少,對一些藩屬的控制,也會出現問題。整個局面,轉攻為守。陸仲亨嗅到了危機的感覺。這讓陸仲亨很是擔心。好在,陸仲亨少年跟隨朱元璋,打過不少惡戰,這種局面,也見過不過。而且,在他看來,局面再壞,也不過刀兵相見,他陸某人今日的富貴,是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豈能害怕打仗?陸仲亨更是向來鄙視南洋諸國的戰鬥力,不覺得打不過。但是陸仲亨卻也知道,大明在南洋根基淺薄,漢人數量稀少。一戰兩戰還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遷延不下,曠日持久,南洋堅持不住的可能性就大增了。畢竟,陸仲亨最多算將才,並不是文武全才,即便是文武全才,也未必能在這種險惡的情況下堅持下去。陸仲亨心中暗道:“快點結束吧。不管南邊贏還是北邊贏。”------日本關東。山中殘破的寺廟之中,一個和尚盤坐在佛像下面,身後跪著無數日本武士。為首的武士說道:“而今明寇已經撤軍了。我等請殿下繼承徵夷大將軍,登高一呼,秉承源氏大義,光復日本六十六國。”“秉承源氏大義,光復日本六十六國。”這個和尚微微抬起頭,說道:“阿彌陀佛,我本依舊寄身佛門,了此殘生。不過,今日身許天下,就辜負佛主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足利義持。足利義滿的兒子。當然了,真兒子假兒子不知道。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關東諸侯需要一個人作為他們的旗幟,這個人只能是足利家,足利義滿的親兒子最好,不是足利義滿的親兒子,也好。只要是足利就行了。原因無他,足利家根基就在關東。當年日本南北朝的時候,足利家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登高一呼,關東大名紛紛倒戈,一舉攻陷了關東。可見足利家在關東地區的影響力。甚至到了後來足利家佔據了日本京都,整個家族遷徙到京都去,留守的關東足利家,還鬧出好大的陣仗,最後被平定的。而足利家是在最強盛的時候被滅的,而大明對日本進攻,並不是為了日本的土地,而是為了日本的金銀,故而攻佔九州,與日本關西地區之後,就無意繼續進攻了。一來兵力有限,二來石見銀礦已經到手了。三來,為了長治久安,也要徐徐圖之為妙。所以,當年傅友德就留下了關東並沒有攻打,只是讓關東諸侯臣服,並將九州幾個大名分到關東,以日本人鬥日本人方式間接統治關東。如此一來,關東就隱藏了很多日本復國者。如果說大明不出事,十幾年,二十幾年之後,再對日本關東動手,或者說等這一批人死光了。將來的日本關東,也會老老實實成為大明的附庸。只是而今大明出事了。鎮守日本京都的傅忠得到了命令,讓他從日本出發進攻遼東。傅忠自然聽命。這一段時間之內,將日本境內大部分軍隊都撤到了高麗,整頓軍隊,準備西進。他也預料到了他撤走之後,日本會不穩定,於是將細川家,島津家,大內家,與足利家有血仇的大名,都安置在日本京都附近。而日本京都附近,是日本最繁華的平原地帶。算是日本中原地區,日本歷史上很多次決定日本歸屬的大戰,都在這一帶打的,不是沒有原因的。傅忠期望,這些大名能抵擋日本關東大名。至於能擋多久。傅忠就不知道了。他已經將這些事情稟報上面了。但是不管傅友德,還是朱允炆,對此都毫不在意。一來,與北京相比,日本的威脅就是一個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