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一章 詔令出,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七十一章詔令出何夕說道:“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當有為於天下,否則生如行屍走肉,與死人有什麼區別。我是這樣,四哥何嘗不是。”燕王聽了,哈哈一笑,說道:“好,有你這一句話,將來我能幫你的時候,一定會幫你的。只是,你也知道,我也有我的事情,幫不了你的事情,也沒有辦法的。不過,你放心,將來不管出了什麼事情,你只需一封手書,安慶與孩子,還有你的弟子們,來燕國,誰也不能難為他們。”燕王眼下之意,對何夕不看好。畢竟朱元璋是何等的權威,被朱元璋否定的事情,誰又能看好啊。燕王願意為何夕的人提高庇護,其實已經相當不錯了。何夕說道:“那就多謝四哥了。”雖然何夕覺得,大概是用不上的。不過何夕主要目的就是與燕王拉關係,今日這一番談話,兩人的關係自然親近了一些。------洪武二十五年,與之前最大的不一樣,就是洪武二十五年之前,大朝會是很頻繁的,但在洪武二十五年,先是太子薨逝,再是皇后薨逝,皇帝病重,輟朝的輟朝,免朝的免朝斷斷續續幾乎有兩三個月,沒有怎麼正經上朝了。這讓很多大臣都不習慣。不過,這一次大朝會再次召開了。只是朱元璋卻比之前衰老很多了。雖然依然正襟危坐在奉天門龍椅上,依然是一身龍袍,但是很多人都看出朱元璋的虛弱。畢竟朱元璋連奏疏都不怎麼批閱了。這一次大朝會,朝廷上下都沒有缺席,畢竟朱元璋這一段時間第一次上朝。所有人都發現一個小變化。那就是內閣的位置。原本內閣大學士們的位置,就是翰林院中。後來在皇帝左右兩側,或者身後一點。畢竟是顧問侍從之臣。是皇帝近臣。而皇帝下面,直接對應的是六部尚書。因為六部尚書才是大明最高的文官。但是這一次不一樣了。內閣數人另起一列,朱元璋下面,列於六部尚書之前。也就是說,從這一刻,朱元璋確定。內閣是位於六部之上。而秘書監以何夕為首,站在朱元璋身後。代替了內閣成為皇帝的近臣。這代表著,大明政治格局一大變化。已經被朱元璋廢除十幾年的丞相,再次出現了。不過是從左右丞相,變成了內閣群相制度。當然了,內閣相權也是進行閹割的。不管怎麼說,對於文官來說,這都是一個重大的利好。只是這一件事情,大部分高官都不驚訝。因為這種調整,在朱元璋生病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今日不過是正式呈現在群臣面前而已。不過,很快就沒有人關注這一件事情了。雖然有了內閣分擔了很多權力,但是朱元璋還是朱元璋。就這一段時間的擠壓的政務,用了一個上午全部處理了一遍。有不少大臣,當場被朱元璋用奏疏砸在頭上,甚至扒掉官袍官帽,免冠去職。看似朱元璋依舊那麼強勢,但是隻有有心人才知道。其實朱元璋很多處置,都是基於內閣與秘書監處理意見的基礎上。倒不是說,內閣與秘書監就能控制朱元璋了。只是朱元璋之前,用強大的工作量,以及錦衣衛等耳目,突破了文官體系對皇帝資訊權的控制。而今雖然朱元璋依然決斷如流,其實是建立在文官對資訊權的控制上的。從這一刻起,大明王朝進入了太祖末年。這一點,有人意思到了。有很多人要在多年以後,才能感受到這種變化的。這些事情都處理得差不多了。朱元璋對身邊打了招呼。太監徐正出列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天下不幸,失朕愛子,儲位空懸------”一聽這個起頭,無數人都豎起了耳朵。知道這一件事情關係到儲位,不由得他們不認真。只是接下來,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封皇長孫朱雄英為吳王,鎮守北京,督造北京工程。封皇次孫朱允炆為夏王,列為內閣佐證。”此言一出,即便朱元璋的威望,也壓不住下面的無數嘈雜之聲。方孝孺也吃驚地看著朱元璋,隨即又看向何夕,有些不敢相信。方孝孺有些看不懂了。吳王這個封號,是有特別的寓意的。因為朱元璋就是先封吳王,然後再晉天子位的。所以大明吳王一般不冊封,就好像是李世民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