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四章 敵對與合作,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五十四章敵對與合作最瞭解自己的人是敵人。何夕聽方孝孺如此說,有一種被方孝孺看穿的感覺。是的,何夕的政治態度雖然有些隱晦,但是該知道的人,也都知道。那就是朱雄英,何夕算是朱雄英的半個老師。而朱英雄更是在安慶公主膝下長大的,算是朱雄英半個母親。如此親密的關係,不知道朱英雄支援誰?奪嫡,關係到未來幾十年政治走向,關係到無數人的生死榮辱。有時候即便關係特別好,也不是一定要支援對方的。這裡利益太過重大,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後世公司上市之前,還有很多么蛾子,私下的利益交換。更不要說,如此大事,別人也不會太過逼問何夕到底支援誰?都留有餘地。而方孝孺就好像拿準了,何夕決計不會放棄朱英雄的。即便何夕與燕王的關係不錯。何夕也不會支援燕王上位。何夕沒有直接回答,說道:“此事自有聖意,非我等可以談的。”方孝孺說道:“天下有大道,此事既是陛下家事,也是天下大事,父死子繼,天經地義。就是陛下問起,我也是這樣的話。即便陛下要我項上人頭,吾不二言。想來何兄也是這樣的。因為,你與我是一樣的人啊。”何夕沉默了一會兒,果然從方孝孺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方孝孺說何夕與他是一樣的人。並不是說他們而今的身份地位,在朝廷之中的影響力。而是他們都有自己政治理念,不盲從於政治利益的人。在方孝孺看來,不管何夕秉承什麼樣的政治理念,何夕骨子裡也是一個儒臣。儒家本質上,是入世之學,學儒家的東西,就是要大有為於天下,令天下行正道。夫子固然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但是有一分行大道於天下的機會,就一定會拼盡權力。而今,何夕是這樣的。方孝孺也是這樣的。在方孝孺看來,何夕搞出來的東西,太虛無縹緲,學問太偏頗,不是正道。但是何夕卻將自己提出的東西,一點點實踐出來,百折不撓,單單這一點,勝過了天下很多人。即便方孝孺覺得,何夕搞出的是歧途,他一定要扞衛天下正道,否定何夕的異端邪說。但並不妨礙,對何夕這種治學的精神,感到佩服。當然了,這種話,除卻他面兩人私下說話的場合。其他場合,決計不會說出來的。正因為方孝孺拿準了何夕不可能放棄自己的政治理念,那麼朱英雄就是他最合適的選擇了。不會有另外的選擇。何夕岔開話題,說道:“方兄直說吧,你想做什麼?”方孝孺說道:“無他,請何兄在陛下身前美言幾句,讓陛下確定傳孫,不傳子,將諸王都打發回藩地。至於之後的事情,我們再慢慢談便是了。”何夕沉思片刻,說道:“可以,不過,我很好奇,以你說的,嫡長為先,你難道會支援大皇孫嗎?”方孝孺說道:“只要大皇孫行正道,為正事,這天下誰又能不支援大皇孫啊?”何夕聽了,忽然一笑,說道:“這樣的話,能從方孝孺口中聽到,實在令我沒有想到。我都不認識方兄了。”方孝孺這一句話,要反著理解,那就是大皇孫不行正事,不行正道,自然是德不配位,他再反對也不是問題了。甚至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如果何夕放棄變法的歧途,與他和解,改掉何夕變法之中,很多不合時宜的東西,他也不是不可能改易,支援大皇孫登基的。一句話,好幾個意思,而且不留一絲把柄。這是政客的嫻熟手段,大明有太多政客可以說了,但是方孝孺卻不是尋常人。何夕看方孝孺,從來是從一個學者角度來看,而今發現,對方已經不是當初的大儒了。方孝孺說道:“日月輪轉,天地亦動,天下有什麼不變的啊?”何夕聽了這一句話,不由大笑起來,笑著笑著眼淚都流出來了。這看似簡簡單單一句話,是何夕十年奮鬥的結果。這一句話,看似尋常。但是在方孝孺口中說出來就不尋常了。前文其實說過,儒家的哲學觀念是靜止的,號稱天不變,道亦不變。三皇五帝那個時候的道,與大明而今的道,是一回事。何夕一開始提出的哲學就是,世界是動態的,所有一切都在不斷運動之中。既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