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二章 李景隆的處境,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一十二章李景隆的處境在皇宮之中,沒有什麼事情可以瞞得過朱元璋的。即便太子與方孝孺密談,屏退左右,太子與方孝孺之間的談話,也很難瞞得過朱元璋的。雖然不能窺得全貌,但是大致內容,朱元璋還是能夠猜的到了。朱元璋心中冷笑一聲,暗道:“我兒,你現在看清楚這些人的真面目了吧?面子裡忠孝仁義,骨子全是生意。有心教化天下,卻不能教化自己。”不過,對於大明皇室的未來,朱元璋早就想開了。子孫若是有用?而今他留下的遺產,足夠讓大明皇室延續數百年。子孫若是無用,即便舉天下與之,難道能有什麼好下場?反而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朱元璋倒是真想去與太子好好說說,點醒太子。但奈何,父子之間這種對抗情緒,已經形成了。朱元璋的話,太子是聽不見去的。有些事情,看似簡單,但是還是要自己參悟才行。朱元璋反而很看重,北京的變化。北京的變化,讓天下人震驚,即便是朱元璋看來,也好像是魔法一樣。雖然說,朱元璋也看到了其中種種的弊端,各種混亂,看上去亂七八糟,什麼樣的事情都有發生。但問題是,在大明朝,這樣的事情真的沒有嗎?不是,在縣城之外,各種問題都是有的,宗族之中私刑殺人,吃絕戶,等等,其惡劣的事情,何止一端,只是,沒有報上來而已。更重要的是,朱元璋看到大明朝廷權力的擴張,準確的來說,是中樞權力的擴張。朱元璋對地方官員限制很嚴苛的,比如不許官員下鄉,蓋因官員下鄉,大多時候都是刮地皮來的。不管有沒有事情,鄉里之間,才承擔接待費用,就是一個難以承受的代價,一餐之值,能讓百姓賣兒賣女。但是如果說朱元璋對權力沒有慾望的話,那就大錯特錯的,中樞大權,朱元璋可沒有一點與人分享的意圖。只是大明政治體制,與朱元璋的身體狀況與個人精力,限制了他對權力的渴望。限制地方上的權力,是因為朱元璋很明白,地方上的權力,朱元璋無論如何也沾染不了的。不過,而今他看見了不一樣的情況。在何夕的體系之下,中樞有遠勝過之前內閣六部制度的權力,朱元璋渴望這種權力。“只是------”朱元璋輕輕咳嗽一聲,看著自己的白髮,與身上開始鬆弛的面板,心中暗道:“歲月催人老啊。”如果他年輕十幾歲,對於南京的暗流,就不會如此輕鬆的放過了。他知道,隨著他的年紀越大,精力衰退就越厲害,他手中的權力,就越發握不住了。大規模的清洗,大規模的鎮壓,朱元璋只准備做一次。朱元璋想起他從何夕哪裡看到的一句話:“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他放縱這些人,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想讓太子真正明白,儒家的虛偽,真正明白該如何做一個皇帝。從而改弦易轍。回到他這個父親的懷抱之中。也回到朱元璋計劃中的正軌之中。------至尊父子之間的事情,李景隆並不知道。此刻的李景隆正在從海路趕往北京。李景隆之所以如此,也是有原因的。自從父親去後,李景隆剛剛開始也是有些作為的,但是時間一長了,就成為了五軍都督府的閒職。無他,而今五軍都督府中,有魏國公徐達,宋國公馮勝,剛剛從前線回來的潁國公傅友德,這三個元老在,他曹國公李景隆實在硬氣不起來,即便李文忠在的時候,李景隆在這三位面前,也必須自稱子侄的。而今,李景隆自然不可能爭奪到五軍都督府的實權。當然了。李景隆也是有靠山的,這個靠山不是別人,正是太子。他比太子年紀小,比太子小一輩,但是從小跟著太子長大,太子讀書的大本堂之中,不僅僅有太子,還有其他勳貴子弟,李景隆小時候也在大本堂讀過書。而李文忠的身份,雖然是勳貴,更有幾分外戚的感覺。所以在身份定位上,更能讓皇室相信。這也是為什麼?在建文時期,名將凋零,將二代之中,不是沒有別人,建文帝卻選李景隆來挑大樑了。只是,他不知道為什麼?這幾年,他明顯的感受到,陛下與太子對他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