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一章 盛宴,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煤礦。門頭溝也就有些雞肋了。各方面都希望要煤礦,何夕也就將門頭溝煤礦給拿出來了。但是門頭溝煤礦,並不是沒有利潤的。且不說,他對而今北京城生活用煤的補充,單單是他靠近北平城就是一個極大利好。在這個時代,大都城可能永遠不可能搖身一變成為北平城了。但並不是說北平城就不重要了。雖然說,今後北平城發展天花板會很低的。但是北平城在北京城附近,再加上有大都打下的基礎。這也是又很大的作用的。別的不說,單單說軍事上,北平與北京兩城,相距不過一百餘里,只能扼守兩城,即便燕山防線都淪陷了,也足以形成一道屏障。當然了,這樣的作用,誰也不想要。但是而今的北平城已經是北方大城,單單北平城內部生活用煤的消耗,就足夠門頭溝供應了。更不要說工業發展所需要的煤礦,幹煤礦肯定是有的賺,至於賺多少,就是另外的事情了。何夕說道:“如此說來,就有一千五百多萬兩了?”楊士奇說道:“正是。”何夕默默估算,這個數字比他想要的數字要少一些。不過不重要了。何夕說道:“兩件事情,要趕快辦,第一是派人交接。乾乾淨淨的將這些廠子交給這些人手中,順便給他們祖冊商社。對了。記住告誡他們要按時納稅。還有派人去遼東見劉璟,讓他建立徵收商稅的機構,遼東的商稅也要收起來了。”楊士奇說道:“是。”遼東其實也是有一些商社,但是比起北京,都要小很多很多。何夕一直沒有動。但是何夕而今北京既然已經發展開來,遼東自然可以跟進,更不要說,賣出很多工廠都在遼東。僅僅這方面的賦稅,何夕估計遼東每年要徵收個十幾萬兩,就好像玩一樣的。而劉璟對這一件事情,一定是非常非常感興趣的。劉璟這個人並不古板,甚至可以說很現實,但依然有一些儒生的看法,比如重農輕商,對商人徵稅,他是毫無手軟,更不要說,單單從劉璟個人的權利來說,他更希望對工廠徵稅。無他,雖然劉璟是遼東布政使,但是工廠體系不歸他管,也就是工廠的收益不在他手中,不歸他支配。而劉璟即便推廣屯田,但是土地要好幾年才能成為熟田。才能徵收賦稅。也就說,即便遼東有錢,劉璟這個布政使也是很窮的。而今一旦對工廠收稅,對劉璟來說,就是一筆意外之財,更不要說,大明朝廷現行體制對這一筆錢並沒有規定。沒錯,朱元璋的財政體系,對地方管的很嚴苛,可以說地方上幾乎沒有獨立的財權。朱元璋也認識到這一點錯誤,所以在何夕改革的時候,給了何夕足夠的自主權。可以說,何夕財政自主權,是大明朝廷之中最大的,甚至超過了戶部尚書。戶部尚書錢都只能按照條條框框花,而何夕不是。他搞到的錢,可以自己支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