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七章 見朱雄英,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識得一些字。不用從句讀學起,就直接被塞進了營口大學堂中了。都是窮苦百姓出身。看似潦草,其實無奈。遼東局面,即便加上高麗移民才兩百萬上下,按人口結構來算,這些人中十五歲至二十五歲的人數才多少。有能力讀書的才多少?營口學堂雖然人不多,但好歹也要一兩千人吧。否則怎麼說是一所大學?這樣來,自然放寬限制。不過將來定然不會是這個樣子了。這些人大多都是窮苦出身,知道遼東的寒冬是什麼樣子的。深有體會。“而今朝廷更是愛惜百姓,橫渡萬里海波,為天下百姓求取良種。”隨即朱雄英一聲招呼,有學生立即從門口拎過來一個袋子。朱雄英從袋子裡拿出來玉米,紅薯,馬鈴薯還有南瓜等等糧食蔬菜,一一給學生們講解。隨著遠處叮叮噹噹的聲音響起,下課了。是有人專門敲鐵鐘。朱雄英隨即收集桌子上的東西,說道;“這些種子班長收起來,分發給每一個人,這也是你們今年的作業之一,好好種植,研究合適的種植辦法。”這個問題其實遼東,北京,南京,江南,陝西,很多地方都在研究。不過研究方式都是老農試種。此刻還沒有推廣開來,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很難搞到手的。但是對於朱雄英來說,根本就是舉手之勞。朱雄英將這些種子分下去之後,隨即說道:“現在下課。”還不等朱雄英說完,下面無數人衝了上去,向朱雄英提問。朱雄英坐下來,翻開一個冊子,隨即掏出一根鉛筆,熟練的放在耳朵後面,開始一個個回答問題,遇見回答不來的,用鉛筆記在冊子上。然後繼續放在耳後。這裡每一個動作都是有經驗教訓的。比如用鉛筆不用毛筆,將鉛筆放在耳朵後面,而不是其他地方。之所以用鉛筆不用毛筆,就是因為來問的人太多了。有很多問題是不用記的,但是毛筆長時間不用,筆頭就由乾枯,而如果放在桌上硯臺,很容易被學生撞了,不管是硯臺翻了,還是墨灑出來了,都不好收場。而將鉛筆放在耳朵後面,更是他經歷了一不小心,將鉛筆掉在地面上,而在無數腳掌下面找鉛筆的經歷,真是太難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朱雄英也是營口大學堂的明星講師了。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因為很多的原因。首先是農學的爆熱。雖然說,營口大學堂分設各科。但是實際上,對於農學並不是太重視的。這也是士大夫一貫作風,看似重農,其實對於農學本身,根本不怎麼在乎。也很少有人專門研究。大多是個人的興趣愛好而已。而對於百姓,特別是下層百姓來說。能多收三五斗,就意味著能多吃幾頓飽飯。雙方對農學的重視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一開始,朱雄英只是協助講一些農業機械。但是很多學生想學習農學本身。但是營口大學堂之中,也找不出來合適的老師。於是有人覺得讓朱雄英暫代一下。朱雄英也就同意了。於是朱雄英正式成為營口大學堂的老師,官職九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