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言不合,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閒的人走了。為什麼地方上不高興,這裡面有什麼問題?”

劉三吾低頭細細思索。

劉三吾沒有當過地方親民官,但是也不是傻子,幾十歲的人了。也不是活在真空之中,他想就覺得何夕說得有道理。老百姓是溫情且殘酷的。

特別是在沒有什麼利益的人身上,不就是一些地痞流氓,不要說走了。就算死在當地大街上,也許會因為覺得晦氣,當場結案。並不深究。

因為太麻煩。

但是劉三吾也是有一些內幕訊息的。這一次支援丁顯的人,可真不少。丁顯拿錢拿得手軟。

他們這麼大的反應,這些離開的人,決計不是什麼地痞流氓。

而是良民,數量不少的良民。

那問題來了,能在好好生活的時候,逃離家鄉。

人離鄉賤,想來只有一個理由了,何夕說得有道理。

回到何夕的思路上,劉三吾就必須承認,之所以有這麼大規模的人員流出,是因為,士大夫階層剝削太過,這不符合劉三吾從小的教養與學識。

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解釋?

這一點,劉三吾有一絲茫然。

不過,劉三吾淡然道;“二者不可同日而語,朝廷大事。不是兒戲,金銀之物,不當飢渴,唯一糧食才是國家之寶。士紳乃是國家支柱。你這樣做割裂宗族,摧殘士紳。而且,你以為這樣做,真的是對百姓好?你是陛下的女婿,大概沒有真正見過小民這麼生活吧。天災人禍,隨時都可以登門。小門小戶,一個男丁,一場風寒,都有可能讓這一家活不下去了。一旦丈夫死了。家裡的妻小也是活不下去的。不是宗族奴役小民,而是小民離不開宗族,在鄉下,凡是抱團的才能活得更好,不過宗族是其中最多的一種而已。”

“沒有宗族,就沒有其他嗎?白蓮教,摩尼教,這些都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怎麼發展起來的。”

何夕沉默片刻,也不得不承認,劉三吾反對得合情合理。

宗族壓迫小民,奴役百姓,大姓聯合起來欺負單門獨戶。這自然不對。但是問題是,你問那些單門獨戶的,他最想要做的不是,推翻宗族,而是想自己能生在大族之中。

背靠大樹好乘涼。

小農經濟的薄弱性,註定了自耕農抱團才能生活得更好。即便後世,剛剛開始對農民改革的,也是將農民組織起來,成立合作社。

合作社本身就是農民抱團的一種模式,或許他比宗族先進很多。但本質上,差別不大。

很多事情,從來是有利有弊的。

不解決生產力的問題,沒有了宗族,也會有教門。宗族士紳鄉賢,自然不是最好的選擇,有些事情劉三吾也知道。但是在劉三吾想來想去,還是找不到更好的選擇。

與其胡亂嘗試,不如保持現狀,進行微調。

總之,與劉三吾這一番談論,讓何夕從另外一個側面看到了,在明代推行新法的難度。不過,朱元璋決心已下。何夕不得不提前發動。

何夕說道:“這些總是要想辦法解決的。劉老大人,我不相信,你不知道朝廷如果能做成了,有什麼好處?”

“王何必言利?”劉三吾冷笑一聲,說道:“動輒好處,言則有利,這是一個朝廷該有的態度嗎?”

何夕頓時不知道該說什麼話了。

這完全是根本理念的不同,近乎不可調和。

在何夕心中的政府朝廷,完全是工業化的體系,或者要因地制宜做出一些改動,但是整體上卻不會有什麼變化。即便是行政也是講究成本的。但是儒家眼中的朝廷,是什麼樣子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