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言不合,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何夕瞭解劉三吾。

他與宋訥一樣的人。何夕也知道他很難說服劉三吾,用朱元璋來壓劉三吾,是最簡單的辦法。也是最有效的辦法。但是何夕不是想過。

而是他想到了蘇伯衡,想到了宋訥。

從敵我來說,自然是敵人,但是個人操守與對自己的理想的堅持,卻是一個好人。

有時候想,這樣的人如果能幫助自己,那該有多好了。很多事情都不用擔心了。這個時候,何夕才發現,他其實差了一件事情沒有做。才這樣步履維艱,那就是思想啟蒙。

只是何夕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

能說服朱元璋將孟子的牌位洗乾淨,重新供奉起來,已經是難能可貴了。再進一步,何夕也不知道有沒有到朱元璋禁區之中。

只是,他仍然想與劉三吾這樣的人深入交流。好聽聽劉三吾的想法。此刻的何夕,心裡其實並不是太有底的。不管是發展科技,還是融合理論,對何夕來說,都是單一的任務。有難度,但是不大。但是而今卻不一樣了。這將是一場不知道多少萬人參與進去的,前所未有的社會改革。何夕怎麼能拍拍胸脯,說自己一定可以?

他渴望來自所有方向的意見,哪怕是敵人的帶有偏見的。只要有一點新意,在何夕看來,都是有用的。當然了,這也是何夕最後一直想挽回一下劉三吾,如果能將劉三吾拉過來,哪怕不直接站隊,就好像蘇伯衡一般,甚至預設不做阻礙都行,這都是何夕的重大勝利。

如果不能,何夕只能蘭芝當門,不得不除了。

劉三吾說道:“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在其中,上承修身之餘緒,下開治天下之先導,家國天下,不可混淆,多年以來,百姓都習慣了而今的生活,你一紙文書,這是要禍亂天下的。”

何夕說道:“此事因何而起,老大人可知道嗎?”

劉三吾一愣,他怎麼能不知道,這一件事鬧了大半年,想不知道,都不行。劉三吾說道:“不就是開海之事。”

何夕說道:“何大人以為解縉與丁顯兩人爭的是什麼?”

劉三吾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何大人以為他們爭的是什麼?”

解縉與丁顯這大半年,論戰不斷,說得太多了。幾乎所有的理論,他們都沾染過。而開海這一件事情,也是一個大題目,關係的問題也很複雜,商業與農業,海運與陸運,義利之爭,等等。

何夕說道:“我認為,他們兩人的根本,就是天下百姓應當以什麼樣活著,百姓有沒有想要吃飽賺暖的權力。”

劉三吾說道:“何出此言?”

他完全理不清何夕的言論。

何夕說道:“百姓不會無緣無故地從家鄉逃走的。子在泰山之上,不就是苛政猛於虎嗎?而今,百姓寧肯奔赴大海,冒生死,而不願意在家鄉,這難道不是苛政猛於蛟龍嗎?”

“而大人平心而論,朝廷的賦稅高嗎?那麼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劉三吾說出話來。

他真沒有想過。

真要算起來,江南的賦稅是高。但是那是官田,真正民田賦稅並不算高,甚至而今整個大明,除卻一些打仗的地方,其他省份都帶著休養生息的味道。

如果按照朝廷上計算的賦稅,即便蘇州重賦之下的百姓,過得也不錯。

朱元璋是完全沒有竭澤而漁的習慣。

那麼老百姓為什麼要逃走,朝廷讓出去的利益,被誰剝奪了。

劉三吾說道:“何大人此言差矣,苗有良莠。人有好賴。鄉里之間,有一些為非作歹,遊手好閒之徒,好利輕義,也是有的。與此關係不大。”

何夕說道:“聽聞周處除三害,鄉人以為周處死了,是何等樣子,而這些為非作歹,遊手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