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一章 風聲,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前何夕做事為先,栽培黨羽,不過是順帶的事情。畢竟,很多時候,身邊沒有人是不可能做事。即便推動工業化,也是需要人手的。但是這種對人手的需要,與而今的需要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說,何夕之前是精益求精,尋求志同道合之人。甚至栽培學生。但是而今不一樣,何夕要迅速將聲勢給拉起來。否則的話,撐不起這個場面。撐不起這個場面的話,很快就會被其他人打壓了。
看解縉的樣子就能看出來,朱元璋的意志,就是朝廷風向。而想乘著這一場好風,送我上青雲的人,不僅僅是解縉一個人。
只是這些人或許不在乎什麼新法,也不在乎何夕的學問。
只在乎權勢官位,而何夕還真離不開他們。此刻何夕才感受到王安石局面,何夕在明朝經營才幾年。而王安石養望天下三十年,上臺之後,明知道新黨中人,有很多人是不靠譜的。王安石也只能硬撐著。
因為沒有這群人撐著王安石的新法,根本立不足。
而今何夕也是一樣,只是何夕比王安石好一點,因為朱元璋可不是宋神宗。
但是該準備的事情也是要準備的。
這其實也是姚廣孝的擔心的事情,朱元璋讓何夕擔任變法的旗手,對何夕是危機,也是機會。有些時候何夕現在還沒有想。但是姚廣孝已經想了,何夕的官職定然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否則不足以撐起這個擔子。
他擔心何夕被驟登高位衝昏了頭腦。見何夕還是將變法之事侷限於遼東之地。這種小心謹慎,也就安心多了。只是稍稍提點一下而已。
何夕說道:“遼東的事情很好辦。”
姚廣孝說道:“那改易大明律的事情,也很好辦,此事最大的問題,應該是翰林院。”
何夕心中一動,說道:“你說是劉三吾?”
姚廣孝說道:“正是。其他的事情暫且不談。這一次最大的阻力,應該就是此人。”
何夕摸著自己的鬍子,心中暗道:“這老頭不好對付啊。”
這一件事情一旦確定,訊息很快就傳出來了。
畢竟,這一件事情也不存在什麼保密的必要,大明律作為大明最根本的法律檔案,對大明律的改易,不可能有什麼私相授受,必然是光明正大。既然如此,也沒有保密之必要。
更不要說,解縉回去之後,立即開始了動作,對殘民害民之事,禮法之吃人之事,餓死事小,名節事大,這一類的事情,進行了強烈的批判。提出天道好生,生民至重等觀點,並稱,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此仁義,孔孟自取也。今人以我之仁義,度他人之心。令人必取之。以我之道,使他人之必殉之,如此,三皇五帝仁道之盛,吾仰慕之至,能得教授,雖死無憾,如此,吾可令彼代我追隨三皇五帝於地下,以彰吾崇道之誠。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當然了,丁顯這邊也有回應。丁顯文筆義理,不在解縉之下。是那種不論正反方,只要拿到議題,就能噴出花來的。
他一一應對,不落下風。
但是他明顯已經感受到風聲不對。
只是他此刻還不知道是出了什麼變化。
等方孝孺等人將丁顯請過來之後,丁顯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當然了,方孝孺知道也不多。只有太子的隻言片語。太子也沒有多說,只是提點方孝孺,陛下要重修大明律,準備令何夕主持此事。
但是短短一句話,方孝孺這樣的人已經能從其中嗅出不少端倪了。
而今能在方孝孺圈子裡面的人,也都不是尋常人。其中地位最低的也就是丁顯了。只是丁顯在外面影響力很大。在這裡才有一個位置。雖然儒家對有些新事務接受得比較慢。但是,作為權力漩渦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