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九章 風起,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風波。但是這一場風波到底從何而來,因何而起,就不知道了。
何夕雖然給他們說了朱元璋要做的事情,但是其中含義與影響卻沒有說。畢竟何夕是他們的上司,而不是老師。他需要的是下面人給他出主要,而不是給他講解清楚這些事情。
不過,有些事情不必說出來,這些人都能明白的。
姚廣孝骨子裡有一種唯恐天下不亂的性子。他對朱元璋這種大手筆,大氣魄感到驚歎,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
而蘇伯衡,本質上是一個文士。雖然遺傳於蘇氏兄弟的一肚子不合時宜,讓他與顯學理學一脈有一些疏遠。但這無礙於他士大夫的本質,甚至可以說是名門之後。
他對朱元璋這種大刀闊斧的動作,先是驚歎,後是恐懼與不安。
而解縉卻不一樣。
解縉有才,但是輕佻。
他此刻想的沒有那麼多,而是快速向上爬。為了向上爬,不介意做一些險事,比如在京師為何夕出頭,與丁顯打擂臺。這一件事情是有風險的。解縉是知道的。很有可能被遠竄。
但是這一件事情,也是有收益的。
名聲大噪不說,這名聲也是政治本錢。更重要的是,在何夕集團之中地位大大提升。如果沒有這一件事情,今日哪裡有他解縉的地位。
而今也是如此,解縉自然看出這一件事情的收益與風險。但是,風險是之後的,收益是眼前的。王安石變法,一大派新法官員急速升遷。而今也是同樣的。朱元璋既然已經確定這一件事情,那麼大明朝未來的方向也是確定了。
解縉自然能夠憑風而起。
什麼?你說如果變法失敗了怎麼辦?
抱歉,對於下位者是沒有選擇的。解縉早就是何夕的人,他不可能改換門庭。而等解縉成為上位者,成為朝廷大員之後,才有選擇跳船的機會。對於解縉來說,最重要的是成為朝廷大員。而變法,是他最快成為朝廷大員的機會。
至於宋麟。抱歉。
人的資質,有三六九等之分。
姚廣孝,蘇伯衡,解縉,都是在青史上流過一筆的人物。姚廣孝與解縉就不用說了。蘇伯衡的文章也是一時之選,宋濂也曾說過,在他之後,蘇伯衡的文章當在天下第一之列。
而宋麟,更多是承宋訥餘蔭。才有今日的地位。
說宋麟沒有才華與能力,這是不對的。
宋麟在國子監祭酒的任上,其實做得也很好。否則,朱元璋也不會讓宋麟長期在這個位置上,即便宋麟是何夕的人。但是也僅此而已。
在天下最聰明人的交鋒之中,宋麟是跟不上節拍的。
何夕說道:“大家說說吧。姚先生,你覺得而今該如何下手。”
姚廣孝說道:“將大明律給改了,這事情並不難,但是將這一件事情給做成。卻是千難萬難。但是細細思量,卻與陛下行政一脈相承。陛下開國以來,行事以均平為要。打擊豪強。這也是明主一貫作為。天下大權,在官與民,這裡的民,不是百姓,而是大族之手。只是陛下打擊天下豪強,均平天下。卻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陛下多次限制官府權力。不許官員輕易下鄉擾民。但是徵收賦稅,徵召民役,都是需要人辦的。官府才幾個人。而今以大戶為糧長,這糧長雖然不是官員,但是手中卻有權力。而且這些糧長大戶都是一些什麼人,其實與士大夫,大族族長是高度重合的。時間一長,那就是皇權不下鄉。大明朝廷安民治民治法,就是不治小民,而治鄉紳。而陛下這一改,直接將大明法度建立在百姓身上,與大明財政根植在自耕農身上,相一致,可謂大魄力。大手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