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六章 遼松運河的影響,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遼松運河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就好像這一次,何夕與燕王無須騎馬,可以直接乘船。從瀋陽外的碼頭,直接來長春堡上。
且不提一路上,行船要比騎馬要輕鬆了不知道多少倍,而且,速度也不會太慢。無他,在河道之中,夜裡行舟是有一些危險。但必要的時候,未必不能冒險。更不要說,騎馬的速度也不是太快的。數百里加急,那隻存在驛傳之中,正常行軍,即便騎馬,也不會日行百里。而水道就有可能。如果航道暢通的話,要比騎兵還快。
更不要說,即便這裡的河道在遼河上游。更要透過遼松運河,行不了大船。但是每一艘小船,也能帶上幾十石貨物。而這幾十石貨物,看似只有幾噸重,在後世,一輛大卡車都能運輸兩倍有餘。但問題是,這年頭馬車的運輸能力,也就是幾百斤。要知道汽車剛剛出來的時候,載重也不過三五噸,那個時候,就是劃時代的發明了。
幾十石貨物,需要十輛以上馬車。在加上人吃馬嚼的。如果想將貨物完整的運輸到前線,所耗費的就更多了。
再加上在路上多出的時間,估計要幾十輛馬車,才能運輸到前線。
這還僅僅是短程的研究。如果將這個距離放寬到一千里。那就更不得了了。雖然陸運與水運的之間的數學關係,並沒有進行詳細的考察的。但是當里程超過一定數量,陸運消耗對水運消耗,將不僅僅幾倍,應該是幾十倍。
這就是為什麼,古代在鐵路出現之前,運河運輸是最經濟的方式,而在鐵路出現之後,海運依舊是大宗貨物的首選。
也正因為如此。
甚至不用何夕做什麼,沿著遼松運河,就自發的形成了一片經濟帶。
當初何夕修建運河的時候,將運河分開施工。並沿途修建了十個城堡。剛剛開始駐軍千餘人。後來陸續裁撤。這裡已經分給一個衛所負責了。而大明衛所並沒有將兵力平均分配到各城堡。而今每一個城堡僅僅放了一個百戶。剩下的兵馬,一部分在衛所指揮使手中,遇見敵情,主動出擊。另外幾百精銳。都放出去來。在運河附近偵查。
最少不能讓敵人已經滲透到附近,他們還不知道。
而這個十個小堡,本來是純軍用的。但是而今,在城堡外面,已經有了一片集市,雖然看不上去人不多,但也有幾十個商鋪。有飯店,旅館,有修船的賣各種船上的物件。自然還有糧店等等。
只是這些商鋪是不準建在城堡之內的,只能在城堡之外。
原因很簡單。
這裡畢竟邊疆,而今這年頭大明根本沒有什麼長城。或者邊牆可言。整個遼東的天然防線,其實就是遼河,而這一片區域,已經在遼河北岸了,也就是說韃子如果來一個迂迴,能夠直接殺到城下。
而這些商鋪,最大的生意來源,就是這些客商。但是客商們到底是什麼來歷,卻是難說的很。
說一句魚龍混雜。一點也不過分。如果放在城堡之中,一旦內部發難,很難應付。放在城外就安全多了。
因為這一次是去巡視,所以不趕時間,而且,即便是巡視,有何夕與燕王在,又在這樣危險的地帶,也不可能少帶人。畢竟,一旦韃子大舉進犯,將他們虜去了,那玩笑可就開大了。
所以有兩個千戶隨行,是那種全員滿編的精銳,再加上何夕與燕王的護衛,接近三千人了。
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人一多,速度就慢。一個人去什麼地方,那是可以說走就走的。但是幾千人去一個地方。那就麻煩了。
所以,燕王與何夕今日也就在運糧湖歇腳。
這運糧湖,就是何夕因為計算錯誤,導致運河不能合攏,只是硬生生在當地挖了一個湖,好連同水脈的地方。何夕每每看到這裡,都覺得有些不好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