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六章 遼松運河的影響,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思。那種感覺,好像將自己做錯的事情,昭告天下的感覺。
好在,別人不問,何夕斷然不會主動提起的。
燕王與何夕走在青石板的小橋上,下面是運河。運河兩邊都是店鋪。雖然這僅僅是一小片,除卻這裡之外,都還是田地與荒蕪的土地。甚至有野獸出沒,有野豬或者狼衝上街道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對燕王來說,這卻是很驚歎。
他之前是從這裡路過過。自然知道這裡是什麼樣子。一片荒蕪,與北邊,他將要去的地方一樣。
這個小鎮,放在大明的任何地方,並不會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唯獨放在這裡,讓燕王不得不驚歎,甚至對他未來的事業充滿信心,既然何夕能做到的數年之內,滄海桑田,他未必做不到的。
其實,燕王並不知道,這裡其實在明代一直是塞外之地,大明最大的經營,不過是修了一條驛道,並建立了船廠。永樂之後,也很少有經營了,為塞外各部所有。不管怎麼說,明代還經營了。
但是清朝更扯淡,在清朝前期中期,這裡一直是皇家獵場,那種連綿數百里的皇家獵場。不許百姓進入,即便清前期有一些百姓遷徙到了東北。到乾隆時期又封禁了。
直到清後期,已經管不了這裡的,才算完全放開。
但這種放開,並不是主動的。而是隨著清楚管理體制崩潰,一點點放開的。
燕王放眼看去,忽然看見一個書店。應該說不是書店。而是賣筆墨紙硯與書籍一起的地方。燕王說道:“沒有想到塞外也有讀書人,何弟,一起去看看?”
何夕也很好奇。說道:“好。”
兩人帶著十幾個侍衛,走進了店裡。
店不大,十幾個人進來之後,立即將這裡擠的滿滿當當的。
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嘴巴上長出絨毛,見了何夕與燕王,立即下跪說道:“小民見過何大人,見過燕王殿下。”
何夕與燕王對視一眼。何夕說道:“你認識我。”
這個少年說道:“當年營造運河的時候,小民有幸看見過何大人與燕王殿下,是以認識。今日也聽說了何大人與燕王殿下今日在小地落腳。”
其實他並不認識燕王,他是真認識何夕。何夕當今主持運河修建,跑來跑去的。很多人都見過。這並不奇怪。他又聽說,燕王與何大人同行。見兩人並駕齊驅,甚至何夕還稍稍謙讓,那麼這個人的身份不言自明。
何夕說道:“你叫什麼名字?”
這個少年說道:“小民張宗德。”
何夕說道:“聽你的名字,不是尋常人家出身。”
張宗德說道:“先祖為元廷故吏,跟隨納哈出大人。亡故塞外。小民苟延殘喘,不日將亡,為天朝解救,不原因跟隨木華黎家族,是以落戶此地,為民戶。先妣在時,日日言讀書之事,不可或亡。而這裡區區小地,二百餘戶,連筆墨紙硯也難以置辦。是以草民耕種之餘,開此店,一面耕讀,一面也算是為此地願意讀書的人,給予方便。”
比起當年,張宗德成熟多了。當年照顧他的蒙古老者,因為年紀太大了,不願意跟隨木華黎家族遠赴高麗,是才留了下來。與張宗德以祖孫相稱。
前文也說過,遼東都司與其他地方不一樣。有很多民戶是掛在衛所下面的。衛所既有軍事管理權,也有一部分民事管理權的。當然了,隨著遼東設府,這一部分民事管理權,已經有很多掛在遼陽府下面了。
當然了,這裡是邊塞之地,自然不會進行剝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