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宗德,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當今安置下來的百姓,待遇也不錯。

一方面是何夕希望這裡能留住人,於是對這裡有專門的補貼,幾乎上沒有賦稅,甚至還能為百戶做工,放糧食。另外一方面,對土地放得很寬,只要能耕種,這地就是自己的人。

而且運河也解決了一些灌溉問題。

東北地區本質上是不缺水的。更不要說,運河裡的水,有兩個來源。一個是遼河裡的水,一個松花江裡的水。遼河裡的水暫時不提,單單說松花江裡的水,因為運河擷取的地方,還算是松花江上游,更多是長白山雪水融化的水。也就是這水與中原乃至南方的一些河流是不一樣的。

一般來說,在中原還有南方,冬天與春天,是最乾旱的時候。畢竟很多地方種兩季,春天水量大不大,就直接影響收成。但這裡不一樣。整個東北都是種一季的。而春天也正是雪水融化的時候,水量充沛,引運河的水灌溉,一點也不影響航運。

當然了,而今運河兩岸的土地並不多,如果有更多的土地,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就是另外的事情了。最少而今不影響。

再加上,蒙古老者雖然脫離的木華黎家族,但是木華黎家族作為百家世家。一直能維繫人心。也是有一些東西的。剛剛投降大明的時候,是木華黎家族最窘迫的時候,這種窘迫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東北的時候,納哈出已經有一些山窮水盡了。否則也不會那麼輕易的投降。另外一方面,卻是投降之後,有常茂這一出,納哈出內心緊張的要死。不惜一切疏通關係。

怎麼疏通?

自然是用錢。

將積蓄幾乎揮霍乾淨了。但是即便如此,在安置蒙古老者的時候,哈刺不花。還是咬咬牙給一筆糧食的。在老者死訊傳來。那個時候哈刺不花已經有了忠州伯的爵位,納哈出也有海西侯的爵位。木華黎家族在新朝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位置,算是勳貴中的一員了。

哈刺不花做事更是大方,給老者一筆喪金,甚至給張宗德留下一個名刺,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去找忠州伯。

哈刺不花這樣做,自然不僅僅為了一個人。而是給活人看的。畢竟,哈刺不花在戰場上得到藍玉與傅友德重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木華黎家族這五部人馬,雖然改頭換面,到底是當今的蒙古精銳。有底子在,稍稍整頓。或許比不上葉旺留下的老底子,瀋陽三衛。但比一些尋常衛所軍要強,而且大明精銳從來不少。

但問題是,任何一支精銳都是有主的。

折損太多,會有麻煩的。當然了,藍玉與傅友德不怕這麻煩的。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木華黎家族的精銳,折損了也不會有人找麻煩。甚至不管是納哈出與兩個兒子,都樂見其成。

這也是他們的投名狀,必須用鮮血寫就對大明的忠誠。才能從大元開國勳臣家族變成大明的海西侯一脈。

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拉攏人心。

正因為這個原因,張宗德用這一筆錢才開了這個店鋪,當然了,在這裡開店的成本也很低。街道上的房子,都是自己建造的,幾百戶的軍戶加民戶,在後世就是一個小村子,即便在後世很長一時間,農村修建房子,只需準備好材料,大家互相幫助。

最少到現在,衛所裡也沒有想徵收什麼商稅。

張宗德只需要修建房屋的材料成本,進貨成本就行了。至於農忙時節,關了店,去種地的。

而且開這個店,也是有一些好處的。

而今百戶所中小孩子還少,畢竟才新建的衛所,即便軍官之中已經有孩子,也不會讓小孩子跟著過來,至於,安置這裡的百姓,大多都是跟隨納哈出的漢民。在賽外死亡率很高,小孩與老人是最容易死亡的。

估計幾年之後,張宗德都要開私塾了。

即便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