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三章 九洲戰事實錄,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燕王平靜地問道:“哪一點足以稱道?”
葉沈說道:“勇氣,堅韌,與決心。或者說夠狠。”葉沈說到這裡,似乎眼前閃過不少場景,說道:“去年在長崎城下第一次大戰,日本一敗凃地。日軍多以長槍方陣為主。其步陣嚴謹,雖然比之朝廷,大有不如,但也足可稱道。當時,上岸的騎兵很少。不足以破陣,於是,大軍列陣而戰,廝殺一個時辰左右,還是傅忠將軍,下令將數十門小炮抬到陣前,才擊穿了日軍步陣,日軍大潰。”
燕王卻說道:“一個時辰都沒有擊破日軍步陣?”
葉沈說道:“正是。”
何夕不明白,他們說的重點。而葉沈與燕王卻很明白。
因為何夕即便主持過戰事,但是他並不是戰場指揮官,也沒有親臨一線戰場。雖然很多戰事,相傳打得昏天暗地,打上幾天幾夜,但是實際上,很多戰事結束的都很快,特別是激烈的廝殺。
這種激烈的廝殺,不僅僅是對人體力的拷問,也是對人意志的拷問。
就算是體力能支撐,看著自己前面的人一個一個戰死,能夠做到心神穩定,不慌亂的將士也是很少的。
說實話,大明而今的步陣已經大不如前了。
倒不是大明軍隊的戰鬥力下降。
而是因為在最開始的時候,大明軍隊就靠著步陣,就好比葉旺當初的軍隊,就號稱長槍營,用的是什麼武器就不用說了。當時明軍騎兵都是集中使用,即便集中起來也沒有多少。
但是而今不一樣了。騎兵大規模增加,又增加了各種火器,列陣而戰的局面,大大減少。
而且大量精銳從步卒之中抽調到騎兵之中,步卒的實力自然要下降的。
不過,明軍的老底子還在。能讓明軍打成這個樣子,足見日本的強悍。
這其實也是,日本的本來面目。
日本從來是東亞小強。在軍力上比高麗強大。近百年前,蒙古東征日本,雖然日本戰術落後,弄什麼一騎討,簡直是送死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武士,一波接著一波的送死。
這並不僅僅是愚昧。而是日本社會之中,武士出頭的途徑,就好像在中國,科舉是下層百姓唯一的出頭路徑一樣。不管上面大佬們如何蠅營狗苟,但是在對於下層武士們。其實在無時無刻不渴望戰爭。
為了獲得土地,為了提升社會地位,就必須建立功勳,為了這一切,他們不惜死亡。
整個社會體系之下,日本武士戰術落後,裝備落後固然不錯。但是社會制度的影響也不能忽略。或許,日本上層,與足利義滿與各大名有各種想法。但是日本下層武士,卻沒有想那麼多。
更何況,日本到底是數百年的國家。下層百姓也是有天然的樸素的愛國情懷。
葉沈說道:“只是這一場大勝之後,下面的戰事就沒有那麼順利了。日本倒是派人救援過了長崎,都失敗了。於是,他們修建一座座營壘,一步步地靠近長崎。在我軍的阻擊之下,他們一步也進不得。只是,潁川侯也嘗試從東進,卻也困難重重。日本多山,在長崎以東修建了重重城壘,而且日本人也有焙烙為主的武器,在防守中,很是得力。而且日軍很多人,從不介意同歸於盡。這些城壘,多為土木結構。用重炮轟擊,是能開啟的。但是重炮從船上運下來,運到前線,困難重重。如果用人命死磕。也不值當了。”
“日本武士的武藝也很不錯。傅少將軍,在陣前遇見一個高手,雙方對射七箭。如果不是傅少將軍的盔甲得力。說不定就負傷了。”
“即便如此,大明在長崎傷亡也不少,應該有過萬了。”
從某種意義上,戰爭是最激烈的鬥爭。會影響雙方。
這一場戰事,對日本有利有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