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一章 鹽場,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任務。何夕做這一件事情,總不好對別人真實目的。只能大規模在滿清所謂的龍脈上挖掘。不就是十幾座山峰嗎?挖平就行了。
反正後世發展,不知道挖平了多少山峰。何夕只是在開礦的時候稍稍偏離一點而已。
正是有了水泥的生產。第一批水泥,投入在鹽場之中,這才修建這百餘里的鹽場。
“這水泥的質量堪憂,或者說第一代水泥,沒有想到在這種高鹽高溼的環境下用吧。”何夕踩在鹽場邊緣的水泥地,已經看出來水泥崩裂的小碎片了。他撿起兩塊。對著一磨,立即有一些粉塵掉了下來。何夕心中暗暗思索。
何夕隨即問鐵鉉道:“這好用嗎?”
鐵鉉也是國子監出身。歷史上他被朱元璋看重,從國子監出來之後,直接到了禮部。而今國子監一系,是何夕的地盤。鐵鉉更是何夕夾帶之中的人了。只是鐵鉉還很年輕,才二十二三的樣子。
更重要的是,鐵鉉是回回人出身。
雖然說,大明對於異族一視同仁。但這個觀念,是在開國之初非常強調,但是到了後來,就不怎麼強調了。
是大明開國的時候對異族沒有歧視,到了大明中後期就變得歧視起來了?
不,恰恰相反。很多時候,越是強調什麼,就越是少什麼。在大明開國之初,面對非常複雜的問題,朱元璋才要反覆強調這一點。但是天下太平之後,在文官之中,雖然不多。但是在武將之中,為大明效死的異族將領,不知道有多少。即便在明朝危亡之際,也有滿桂這種出身蒙古的將領,以及出身西南土司的將領,奮鬥到最後。
可見某些觀念深入人心之後,就不用再多說了。反倒是清朝三百年,無時無刻不再講滿漢一體。
鐵鉉在這種環境之下,還是受到一些阻力的。
不過,何夕很提攜鐵鉉,讓他掌管遼東所有鹽場。而今身上只有一個代理的官職。如果他能辦好的話,遼東鹽運使,就是鐵鉉了。
鐵鉉說道:“非常好用。有了這打根基,才有這些鹽場用最快的速度建好。”
何夕說道:“現在已經開始崩壞了?”
鐵鉉說道:“大人,這邊來看。”隨即鐵鉉在鹽場上找了一塊地方,拔出身上的匕首,向下面挖。很快將山面的鹽層給挖開了。出現一層堅硬的土層。鐵鉉說道:“下官發現,曬鹽時間長了。就會是這個樣子,已經不需要水泥地了。”
何夕抓了一把泥土,細細看。這其實是沙土與鹽粒混合在一起的情況。
這種鹽土,其實已經能夠成為鹽場最底層的基石了。
只是何夕心中暗歎:“水泥還需要繼續努力。”
何夕將水泥的問題,放在一邊,問道:“產量如何?”
鐵鉉說道:“大人,曬鹽這一件事情,我也是第一次做。雖然從福建請來一些人手。但是細細詢問過,他們也不過是懵懂地守著祖上的辦法。根本不知道其所以然。下官只能從頭摸索。”
“也是因為日照的原因,從第一茬鹽開始,需要半個月才能收一次,不過幾十斤而已,最近改善工藝,再加上天熱了。已經到了五日收一茬。每畝百斤,下官可以保證,在夏季,能做到一日出一茬。畝產百斤左右。”
何夕一愣,說道:“現在有鹽田多少頃?”
鐵鉉說道:“而今有大小鹽場十三個,只是因為投入不同,各地的鹽場產量也不同。下官說的這個產量,也只有這裡能夠達到。其他鹽場的大概只有明年能夠達到。總體上,鹽田大概有兩千多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