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二章 危機的萌芽,大明公務員,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何夕一聽,心裡默算一下。即便一頃二百畝。兩千多頃,就是八十萬畝,就僅僅算最炎熱的兩個月六十天,每天產鹽百斤。就是往八十萬後面,再加兩個零。

即便按鹽價大跌,一兩銀子百斤來算,這就是跌了一倍有餘。也有四千多萬兩銀子。絕對夠他解決財政負擔了。

果然鹽業自古以來要專營,不是沒有原因的。

只是,何夕也很清楚,事情不會那麼容易的。甚至這麼大產量,會給何夕帶來大麻煩。首先就是供過於求,這個數量幾乎能抵得上大明其他鹽運司的總和了。

這麼大的利益。遼東偏遠的鹽價,一定會湧入大明的。

利益所在,即便殺頭,也是擋不住的。

而且大明實行開中法,鹽稅雖然不多。但是缺少維繫邊關糧食的重要條件,可以說在開中法實行的情況下,大明北方邊境一直是可以的。而開中法廢除之後,就顯得江河日下了。

如此一來,大規模私鹽一定會引起大明鹽業變動,甚至是危機的。

何夕心中暗道:“或許,這也是機會所在。”

何夕之前僅僅是為了擺脫遼東財政困境。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真正有爆發性產能擴張,並不是他希望的布業,而是鹽業。只是能說中國人玩鹽,已經玩了幾千年了,早已臨界點上。只是被生產關係壓制住了技術改革。

何夕只是輕輕一推,就有了突破性發展。

很多事情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不過,何夕要動的就是這個全身。之前在遼東只是想打造一個樣板。然後擴張到全國。但是怎麼擴張?何夕一時間想不到,他此刻忽然有了思路。

就是從鹽業上來的。

中國自古以來就官山海,有很多政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作坊,鹽場礦山之類的東西。他覺得,讓他直接謀求大明最高權力,那是不可能的。但是這從遼東走上全國,從這個角度來說最合適。

最少,這些朝廷直接管理作坊,在整個朝廷之中,分量並不是太高。

以何夕現在的地位,或許能夠碰一碰。

而且,要碰一碰,自己主動去要,與別人求著來辦,是不一樣的。所以危機,危機。就是危險之中還有機會。

何夕看著一把鹽,似乎透過這白色的顆粒,看見了將來戶部面對鹽稅大規模下降,邊關糧食緊缺等問題的兵荒馬亂了。他們如果不能處理,自然要他何某人出馬。

想來朱元璋也是樂見其成的。

何夕對鹽業的重視,更是提高了很多。何夕說道:“不錯,鐵鉉,你有什麼需要沒有?可以直接跟我說。”

聽何夕這麼說,鐵鉉想起了很多很多。

他去年開始負責鹽業這個專案,當時整個遼東還沒有一畝鹽田,對於曬鹽這一件事情,更是沒有人精通,是他在瞭解何夕的想法之後,一步步將這想法落成現在。有了而今的遍佈半島的鹽場。

其中,有太多的辛苦了。

別的不說,鐵鉉出身雖然不算是富貴,但也不俗。手上的老繭都是寫字寫出來的。而今已經因為常年接觸海水,與高濃度的鹽水滷水。已經粗糙得不成樣子。上面還有深深的黑色的溝壑。

碰到鹽水之後,還滋滋地疼。

這就能看出鐵鉉吃過的苦。

只是一想到從今後,大明百姓都能吃到便宜的鹽。鐵鉉就非常高興,他自己倒是不需要什麼。但是他手下人卻是有需要的。他說道:“大人,從今年開始,陸陸續續有數批高麗人與遼東饑民安置在鹽場。別的都好說。暫時性的住房也夠。只是口糧是有些短缺的。下官改進工藝之後,將原本一個沉澱池,改成數個沉澱池。更有大量攪拌,運輸的任務。都是重體力活。朝廷給的數量,是尋常百姓的。不是鹽丁的。大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